日本经济高增长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首先,日本的经济发展经验和教训值得学习和借鉴。日本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高速发展阶段,被日本自己称为“起飞”阶段。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通过一系列措施迅速摆脱了战争创伤,实现了经济重建。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滞胀和泡沫破裂,给了中国一个反面教材。
(1)值得学习。
重视农业:这一时期初期,日本采取了重视农业发展的政策,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基础。在这一点上,中国也采取了重视农业发展的态度和政策。
鼓励储蓄,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日本鼓励国民储蓄,充分发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作用,为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在利率方面,采取低利率政策,用廉价资金打开投资之路。如今,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为投资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资金。
吸收策略:日本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日本在科技上赶超先进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保障,节省了时间和资金。日本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注重国内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再创新,后期成功实现了反向专利输出。
重视教育:日本在经济发展之初就意识到科技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发展教育和科研。
现代管理:众所周知,日本人效率高,合作精神强。
(2)值得吸取的教训。
泡沫经济:八九十年代,日本出现了可怕的泡沫经济,房地产已经从一个居住需求扭曲为股市甚至赌场。最终,房地产市场崩溃,对日本人民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曾经的“世界第二”日本,在经济危机之前,国家经济增长势头不可阻挡,但消费市场却不如预期,普通民众疯狂涌入投资市场,从而积累了过剩的经济泡沫。
中国现在有很大的泡沫。所以没有必要一个一个的发展金融业和房地产。而是要在发展金融业和房地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制造业。制造业是立国之本!
错误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货币在美国压力下的大幅升值和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导致了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
因此,人民币升值应该是谨慎的、渐进的。同时,中国也长期采取低利率政策,对投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这种变相剥削储户的低利率政策必须改变,否则银行将无法吸收足够的储蓄和贷款来支持大规模的投资需求,从而导致投资萎缩和经济下滑。从现在来看,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偏高。一个原因是它采用了低存款利率。说白了,银行的利润是从储户的储蓄回报中挤出来的!
其次,日本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初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吸收了大量日本的资金,引进了日本的技术。
但日本人不是免费提供资金的,日本也有人力成本和资源的限制。此外,在引进日本技术方面,日本人也对中国设置了相当大的限制,一些核心技术还掌握在日本技术人员手中。
最后,日本的经济发展也对中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世界市场上与日本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竞争,包括对原材料资源的争夺和对消费市场的争夺。
同时,随着日本经济不景气,国内右翼势力不断抬头,反华情绪不断高涨,都对中国构成严峻挑战。
总结一下:虽然我们要学习日本先进的地方,但最终还是要毁灭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