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混凝土密度的要求是什么?
1950kg/m?≤混凝土的表观密度
混凝土的表观密度
一般设计中,混凝土为1m?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掺合料和水的质量以kg计算,其密度约等于原混凝土质量/1m?,一般在2350~2450kg/m?。
混凝土中由于空气混合或物质间的物理化学变化而产生或特别设计的气泡密度往往较小,如泡沫混凝土。
扩展数据
混凝土发展史
考古学家发现,5000年前凌家滩的祖先不仅能够制作精美的玉器工具,还开始了水稻种植,饲养或狩猎猪、鹿、鸟等动物,以丰富饮食。此外,在房屋建筑中,他们学会了类似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挖沟填火烧土,用木骨支撑泥墙”。
1900年世博会在很多方面展示了钢筋混凝土的用途,引起了建筑材料领域的一场革命。法国工程师Ainabik 1867在巴黎世博会上看到了monier用铁丝网和混凝土制成的花盆、浴盆和水箱,受到了启发,于是尝试将这种材料应用到建筑施工中。
1879年开始制造钢筋混凝土楼板,后来发展为一整套用钢箍和纵筋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梁。仅仅几年后,他在巴黎建造一栋公寓楼时,采用了改进后的钢筋混凝土主柱、横梁和楼板,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1884年,德国建筑公司购买了monier的专利并进行第一批钢筋混凝土科学实验,研究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和耐火性。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1887年,德国工程师科伦首次发表了钢筋混凝土的计算方法;英国人威尔逊申请了钢筋混凝土板专利;美国人Hai Ete用混凝土梁做实验。
从1895到1900,法国建造了第一批钢筋混凝土的桥梁和人行道。1918艾布拉姆发表了著名的水灰比理论计算混凝土的强度。钢筋混凝土已经成为改变世界景观的重要材料。
混凝土可以追溯到古代,其胶结材料有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硅酸盐水泥从19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因其强度和耐久性好,原料易得,成本低,特别是能耗低(见无机胶凝材料)而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初,有人发表了水灰比理论,奠定了混凝土强度的理论基础。后来,轻骨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等混凝土相继出现,各种混凝土外加剂开始使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减水剂得到广泛应用,出现了高效减水剂和相应的流态混凝土。高分子材料进入混凝土材料领域,出现了高分子混凝土;多种纤维用于分散增强纤维混凝土。现代测试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混凝土材料科学的研究中。
百度百科-混凝土
百度百科-混凝土表观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