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挂耳咖啡?
而杯口上那两张像“耳朵”的纸,就是“耳袋”这个名字的由来。因为操作简单便携,煮出来的咖啡味道比速溶咖啡纯正香浓得多。如今,挂耳咖啡已经占据了日本普通咖啡65,438+05%的市场份额。
但在中国,即使是2010,也很少有人听说过“耳包”这个名字。到目前为止,它在中国还没有广泛流行。在淘宝上搜索“咖啡”,显示宝贝数量为1517500,但如果把关键词缩小到“挂耳咖啡”,宝贝数量仅为5455,品牌也集中在科林、UCC、布鲁克等国外厂商。
大多数中国人经常以速溶咖啡开始他们的第一杯咖啡。雀巢公司从65438到0930开发的速溶咖啡仍然是咖啡消费的“主流形式”。但是对于那些把喝咖啡当成日常生活一部分的人来说,“速溶咖啡怎么能叫咖啡”这个概念已经很普遍了。
买挂耳咖啡的顾客大多也是会买咖啡豆的。这些人年龄在25到35岁左右,需要应付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他们对现磨咖啡有固定需求,但在出差、旅游等场合需要更方便的替代品。另外,毕竟用磨豆手工制作一杯新鲜咖啡,需要足够的财力(购买咖啡机和其他各种设备)、学习热情和足够的时间。而速溶咖啡显然不能满足这些人的口味要求,所以一次冲泡一个耳包不到3分钟,是最好的选择。
一袋挂耳的价格通常在7-10元左右,比同克咖啡豆略贵,因为包含了人工成本。目前,中国人每年在咖啡上的花费约为700亿元,这个数字每年将增长15%。
但是空间虽然大,但是想进去也没那么容易。你需要一个长期稳定且有质量保证的咖啡豆供应商。这些供应商通常遍布全球,你需要根据客户的口味进行合理的采购。难怪挂耳通常是作为长期从事精品咖啡豆生意的店铺的衍生品出售。从零开始垄断吊耳真的很难。
就算解决了咖啡粉的问题,挂耳过滤袋的选择本身也是很有讲究的。这个产品在日本有专利权,工艺比较复杂,日本只有少数厂家生产。
在省略所有需要添加的设备的情况下,多花几块钱买一个耳包,可能是最接近手工制作咖啡的真实体验了。这种“小而美”大概就是吊耳包流行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