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困局拜腾讯所赐?
上图是中国互联网老对手阿里巴巴和腾讯的产业阵容对比。
看牌,你认为谁有优势?
我想大家心里应该已经有答案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阿里巴巴已经悄然走下神坛,网络上的口碑也急转直下。如今,腾讯的市值早已超过阿里巴巴的1万亿元。现在阿里巴巴似乎已经开始有点不知所措了,而腾讯却有越跑越快的趋势。腾讯已经是几家行业龙头的大股东。而阿里则似乎陷入了瓶颈。
两人都试图闯入对方腹地。阿里试图用人脉和钉钉在社交流量上分一口肉,腾讯拍拍。com和易迅。com也希望在电子商务网站中占据一席之地。事实上,阿里巴巴和腾讯已经不是一条路上的“人”了。阿里巴巴专注于打造新零售帝国和未来科技,而腾讯早就明白自己的专长不是创新和科技,转身偷偷竖起了“内容+连接”的大旗。
所以这么多年来,腾讯在坚持优势地位(社交+游戏+内容)的背景下,一直靠投资来扩大阵营。阿里自然需要通过投资来扩大自己的阵地,但阿里和腾讯的投资思维是基因上不同的。腾讯手握流量和资金优势,注重连接和吸纳。阿里自己有流量焦虑,所以他的投资基本都是围绕布局电商来引入流量,投资的对象一般都是有很好的流量入口,能给自己带来流量的企业。
不过从结果来看,阿里似乎还是没能破局。从主营业务来看,阿里的电商+金融优势已经不在。JD。COM+Pinduoduo足以让阿里夜不能寐,微信的线下支付早已远离支付宝。潜伏十年的阿里巴巴云计算也在穷追不舍。华为云这几年发展很快,腾讯云已经稳如老狗。有了自己的问题,盟友还有希望为自己扳回一城吗?但是,饿了么被美团蹭在地上,ofo共享单车CEO欠债失踪,苏宁要卖身,优酷早就没了辉煌,还有多少人还在用UC?
有人说,这一切都是拜腾讯所赐。阿里在前面领路,腾讯在看阿里踩坑然后伺机超车。
大叔认为,阿里的困境不是来自腾讯本身,而是自我中心太强,开放包容不够。
腾讯的投资策略是我持股,我出资源,我分红,但不涉及你公司的经营管理。所以我们看到腾讯系的JD.COM也可以出来和京东金融、腾讯金融抢市场,所以我们看到哔哩哔哩可以和企鹅、腾讯视频自媒体抢市场,所以我们看到即使有玄寂科技,腾讯还是自己做腾讯动漫。腾讯的开放包容让整个生态处于良好的发展循环中。
再看阿里的投资策略,阿里更倾向于收购,即我不仅要投资你,还要介入你的管理和运营。你得听我的,帮我引导水流。当初美团王兴在从阿里的怀抱投入腾讯怀抱之前,也是不甘心的。刘曾经说过,当初跟马谈合作的时候,他很坦诚,几分钟就谈完了。他说马花藤是他见过的最坦率的人,做大事的人从不斤斤计较。
但是,你以为阿里不知道这些劣势吗?不,它必须知道。但阿里不得不做,因为阿里所有的困境都来自于流量困境。以前淘宝和支付宝能给阿里带来最后的自然流量。但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和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社交和短视频在电商中的形象越来越大,淘宝和支付宝面临压力。阿里的流量明显不够。虽然阿里可以通过盒马鲜生、菜鸟物流等这种方式让自己的部队长盛不衰,但对周边生态未必是好事。阿里想亲自介入任何领域,却不知道无论是人还是企业,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更别说在各行各业都是顶尖的。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腾讯和马花藤坚持的投资逻辑。
而阿里也有自己的破局之道,那就是专注未来技术。阿里达摩院未来一定会成为阿里最锋利的箭。达摩院聚集了中国最顶尖的科技人才。我相信阿里未来一定能找到新的科技方向,就像未来的阿里云一样。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