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的实践与创新如下。

(一)培养良好的人格。

创新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培养教育中,高校要把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爱国、诚信、责任和创业、合作、奉献意识,加强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优秀的人格品质。

(二)掌握扎实的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大学生实践和创新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理论,才能为实践和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只有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才能找到创新的思路和方向,保证创新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学习和掌握丰富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及相关学科知识,是开展实践活动、取得创新成果的基本保证。

(三)培养敏锐的创新意识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创造性发展,激发学生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概念的动力,在课堂教学和实践中形成创新的意图、愿望和理念,提高学生对创新和创新的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安于现状、奋发向上、勇于探索未知问题和领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应有内涵。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其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创新素质。鉴于此,笔者认为创新素质包括创新动力系统、认知系统、人格系统和行为系统四个子系统。创新意识的培养将引导学生抓住机遇,以创造性的判断和开阔的视野分析和解决问题,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自觉保障。在创业教育中引入创新意识,是教给学生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方式,至少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潜力。

(四)锻造强大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学校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学业要求、进行综合实验和技能训练的能力,以及拓展认知领域获取新知识和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能力;二是在校期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参与社会生产生活领域拓展的能力,以及在完成某项工作和任务过程中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