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如何吹笛子
1,长笛演奏要注意姿势,这不仅仅是一个演奏形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他的技巧,更好地表达音乐内容。嘴唇自然闭合。双手握住笛子两端,左手握住笛头,右手握住笛尾。把气孔放在嘴唇的下缘,对准气孔?吹。
2、为了使气息冲出去而不推开嘴唇,气息散开,脸颊的肌肉必须努力保持气息的出口很小。吹出的声音要纯正,避免空气噪音。
3,对着镜子练习,如何在课间对准气孔,使发音位置正确,不偏不倚,让气息全部变成笛声。
二、长笛演奏一般要求口力适中,两边口力均衡。阻尼器应位于唇口的中心,椭圆形,大小适中,适合笛子的吹孔。风门不应该又窄又长。窄而长时,气流难以集中、饱满,会从吹孔两侧漏出,发出“喂喂喂”的声音。上下嘴唇的位置基本一致,只是上唇略向前。使风门向前打开(稍微向下)。不要把嘴唇放得太靠前,也不要把嘴唇放得太靠后。如果上唇过于前倾,气流向下,发音沉闷;下唇太靠前,气流向上,没有吹孔,没有笛声。?
3.笛子用的竹子,阴干后基本都要经过切割、上漆、钻孔、校正、缠绕、刻字等工序。笛子的一大特点是笛身往往刻有唐诗和制作者的名字。
竹笛是用竹筒做成的,里面是空心的,外面是圆柱形的。管体上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2个音孔,2个辅助音孔。
笛身?它由竹筒制成,内部中空形成内腔。
笛子插头?由软木制成的塞子安装在喷水孔上端的管道中一定深度。
笛膜?一般是芦苇膜做的,搓后用小方块。气流振动笛膜后,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笛孔分为吹孔、膜孔、音孔。
海底?又称笛脑,是笛塞内缘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膛,阻止气流上行,使微风顺流而下,集中发音。
绞丝?用丝线缠绕在笛身。有21到24个通道,可以保护笛身不爆裂。
浮耳?绑在音孔上的装饰品,通常用丝带织成。
入口?通常笛身左端(或两端)镶嵌牛骨或象牙,称为镶嵌。
第四,笛子制作材料
制作竹笛的材料有很多种,其中竹子的种类也很多,有竹节、苦竹、紫竹、白竹、香榧竹等。也有许多笛子是用其他材料制成的,如红木、檀香木、象牙、蛇纹石玉、银、树脂合成材料、铜和铁。
动词 (verb的缩写)笛孔
笛子上有许多小孔。常见的六孔竹横膈膜笛子由笛子正面的吹孔(1)、横膈膜孔(1)和音孔(6)、笛子背面的后音孔(2)和前音孔(2,也称鼓音)组成。
打洞?它是笛身左端的第一个孔。笛子能发声,是通过向笛管内吹气,使管内的气柱振动而产生的。
膜孔?它是笛身左端的第二个孔。主要用于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到了改变音色的作用。笛子没有膜孔也能吹,但是有膜却得不到特有的音色。有六个音孔(指孔)* *。分别打开和关闭这些音孔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投球孔?它可用于调音,并在限定最低音域时发挥作用。
音孔?音孔下端的两个孔可以用来调节高音,美化音色,增加音量,也可以用来飘耳。
1,中国笛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先民们点燃篝火,架起猎物,围着捕获的猎物边吃边欢腾地唱歌跳舞,并通过在鸟的胫骨上钻孔(诱捕猎物,用声音传递信号)来吹奏,由此诞生了中国出土的最古老的乐器——骨笛。
2.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骨哨和骨笛,距今约7000年。5月,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掘出1986、16竖骨笛(鸟肢骨制),距今已有8000多年历史。
3.音孔从五孔到八孔不等,大部分是七音笛,部分音孔加了小孔,完全符合现代中国的音色。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七孔贾湖骨笛(距今约900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
4.黄帝时期,也就是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了大量的竹子,选择竹子作为制作笛子的材料。史书记载:“黄帝令凌伦在昆伐竹,削之以制笛,吹之以”。用竹子做材料是笛子制作的一大进步。竹子比骨头振动好,发音清脆。这两种竹子都很容易加工。秦汉时期有七种笛子,发明了两种笛子。蔡邕、荀煦和梁武帝都制造了十二支笛子,也就是说,一支笛子是统一的。
5.1978年间,湖北睢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把竹笛,而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把笛子,其吹孔平面与音孔平面的夹角约为90度,与曾侯乙墓笛子(笛)的吹孔位置十分相似。时间上,两者相隔几百年;在空间上,湖南长沙与湖北睢县相距数百里,吹孔位置几乎为零,显示了先秦至汉初横笛或称池的普遍形态。在战国时期,气是祭祀或宴会时演奏的主要乐器之一,笛子也非常流行。屈原的学生宋玉也讲过当时南方的笛子,和现代的笛子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