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二十世纪,逐迹电子游戏与游戏评测的相依相存(下)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任索两家把手言欢,割袍断义,重修旧好,分道扬镳的过程中,夹在中间的
的我,过去执笔的很多评测,都没有深入思考过游戏评测的定位,都没有明白这点简单的道理,往往通篇都是对于游戏优点的夸赞,不见对短处的评判,更甚少阐述对于游戏的品位与理解。
如果游戏评测只是为了证明游戏多么有趣,那么其实用不着所谓的游戏评测,只要给玩家一个推荐与不推荐的按钮,大家一起来看好评率就好了,毕竟“公投”可是号称最公正的解决方案,具体到每一个人,更是能代表绝大多数玩家的想法。
但我们有着游戏评测的文化,甚至这种文化有着接近电子游戏一样长度的历史,甚至在这种文化诞生起,就是在批判电子游戏的短处。
如果当初没有那些辛辣的言语,电子游戏肯定不会发展到如今亦真亦幻,饱含艺术价值的地步。
我们可以大肆赞扬自己喜欢的地方,但也不应忽略有着缺陷的方面。
我们的批判也许是错的,我们的理解也许是不全面的,但只有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才能摩擦出进步的火花。
也只有开发商、游戏评测和玩家三者之间相互制衡,同心协力,才能使电子游戏在下一个六十年继往开来,再谱新篇。
电子游戏的“三角力量”
附录:
《GameOver》DavidSheff媒体时代你不知道的日本游戏杂志史:《NEXTGeneration》Issue#6June19951988年12月13日洛杉矶时报:宣称日本竞争对手垄断市场:雅达利公司花费一亿美金起诉任天堂1991年6月3日《纽约时报》:任天堂与飞利浦的交易是对索尼的一记耳光《FamicomTsūshin》——1990.6.8PlayStation历代销量统计任系主机历代销量1988~2016USGamer:世嘉
索尼联合主机的失之毫厘其中包括限制厂商每年只能为任天堂主机制作五款游戏,并且在游戏登录任天堂主机的两年内,不能移植到其他平台。
《GameOver》DavidSheff214页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深空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