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实施的意义何在?

物权法是调整民事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在法律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NPC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先明代表说。

徐贤明代表认为,制定物权法意义重大。首先,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二是体现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三,是实现宪法原则的需要;第四,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物质财产利益的需要;第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平等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财产权是物权法草案的一大亮点。物权法草案坚持民法的基本原则,即平等原则,包括主体地位平等和保护平等。”徐显明说,只有主体平等,市场经济才能运行。当然,平等保护并不意味着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个人财产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具有平等的地位和作用。

全国总工会政协委员葛说,制定《物权法》对于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国有、集体和公民的私有财产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尽快出台。

政协委员顾新义认为,财产权就是财产所有权,制定一部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权的重要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也一定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NPC法律委员会委员沈春耀代表说,产权是正常生产生活的前提和基础。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物权法律制度。物权法强调对各种财产权的保护,但财产权能得到法律保障的前提是必须合法。

沈春耀代表说,物权法不是专门针对国有财产的法律,但它在保护国有财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物权法是特别法,解决的是基本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很多专门的规定,需要物权法与各种专门的、具体的法律法规相结合。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杨兴福代表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集体、私营三种经济成分同时发展,需要有一部法律来规范这三种所有制的财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物权法起着支撑作用。

蒋树声代表说,物权法草案明确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意味着国家将坚决控制为了公众利益而征用不需要的土地,这对保护耕地意义重大。当然,在实践中,“公共利益”的内涵应该有很好的界定,应该由国务院出台的相关实施细则来明确。

“为了更好地保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物权法明确规定了对被征收人的全额补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黎明代表说,“这些包括征收集体所有土地的补偿,征收单位、个人房屋和其他不动产的补偿。”他说,要解决征收过程中的问题,仅仅依靠一部物权法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修改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配套法律,落实物权法关于保护公民财产权益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