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城南学校大概有多少学生?
徐州工程学院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学校1959起步,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院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试点高校,国家产教融合项目,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990.5亩,学校建筑面积73.83万平方米,教学单位16个。现有本科专业56个,全日制在校生2.2万人,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体,理、工、农、文、经、管、教、艺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教职工1466人,其中高级职称545人,博士210人。省级以上1.42人,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学校一贯坚持本土化、应用型办学定位,立志践行“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简称“四观”)新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发展贡献不断提升。
针对应用观狭窄导致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与职业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应用型高校以“大应用观”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培养规格与行业需求、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获批国家专业、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国际合作办学等国家级教学项目12个,江苏省品牌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项目22个;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5,省级优秀教材和重点教材24本,1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认证(评估)。
针对应用型高校受狭隘的“工程观”和“专业观”制约,忽视真实工程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与真实工程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学校以“大工程观”引领应用研究、服务地方,促进学科、专业之间的渗透融合。批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90项,成果奖95项,新增授权专利1396项;拥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被批准为江苏省硕士学位项目建设单位。省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21个;大学科技园入选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被授予江苏省科技富民突出贡献单位。
针对“学好一门专业,掌握一门技术,找到一份工作”的传统职业观,忽视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学校以“大生活”理念引领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创新实施了通过项目提升大学生素质的“五个一”工程。学生已获批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培养计划308项,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591项,省部级奖励1.054项,其中包括“创青春”国家金奖、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等高水平奖项。5名学生获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校园青年榜样。学校当选为全国大学生桥牌协会主席,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协会副主席。
针对大学文化与学生专业文化、职业素养结合不紧密,专业文化对学生成长引领作用缺失等问题,学校以“大文化”理念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在全国应用型大学启动专业文化建设体系,搭建15专业文化展示平台,推动专业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大脑、进生活。写了《远东来信》、《无边无际的土地》等一系列题材小说,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省紫金山文学奖。他的文学创作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原创剧《广袤大地》全省巡演,产生重要影响。参与地方文化品牌和核心精神建设,获批苏北首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在徐高校中率先向社会开放图书馆。
面向未来,学校将紧扣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加快内涵发展,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诚信创新,努力早日把徐州大学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应用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