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万亿专利
东芝曾经不仅是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彩电、电话、笔记本电脑的科技巨头,还是拥有数十万员工的商业寡头,业务遍布家电、电脑、半导体,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韩国的三星。但这样一个巨无霸,仅仅因为做错了一件事,就被老美连根拔起,不仅导致自己的业务被拆分出售,就连整个日本的电子制造、半导体行业,都仿佛遭受了连排之罪。
回想二三十年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日本品牌,从手机到电视、微波炉、电梯,但是现在呢?那么东芝到底做了什么给自己乃至国家带来了这样的灾难?这一切,还得从东芝怎么这么强说起。
东芝的几位创始人都是当地知名的发明家,但是这个品牌崛起的真正原因是他的老美在50年代左右把他的技术和订单给了日本,可以说是既有贡献又有砸钱,但是你觉得他想要什么?
因为当时二战结束不久,美国急需一个情报中心来制约远东两个大国。乍一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地理位置非常合适,所以积极帮助他从战后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不仅丢掉了近40亿美元的军需订单,还积极转让各种先进的电子制造技术。
大哥厉害到小弟都扛不住,所以小日也推出了介绍补贴制度。比如企业只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就给进口设备价值的一半,相当于价格的一半。
于是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小日几乎引进了世界发明了半个世纪的先进技术,一批日本企业顺势崛起。日立的64K DRAM芯片以40%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第一,NEC也在256K芯片上独占鳌头。很长一段时间,发明制造都是自己的专长,更何况五大军工企业之一的东芝,不仅搞半导体,还有核能、家电、电脑。但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就算美国是帮它腾飞到万里的兄弟,东芝为了赚钱也可以随时放弃这份友谊。
前面说过,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除了二战结束,还有一个大事件,就是苏美冷战开始了44年,仅仅是通过军备和经济竞争。所以,这是一场没有火药的战争,但必须安排核武器。毕竟《胖子》和《小男孩》只比《老人与美国》早两年上映。不管他有没有你,总有一天会发生的。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Asu的核潜艇很多,但是噪音也很大。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Asu建造的阿尔法级攻击核潜艇在挪威海域活动时产生的水下声震。大西洋彼岸的老美海军水上监测站就能探测到。在它靠近后,它能准确地识别潜艇的类型。你说这样的潜艇如果投入实战就不是人头了,那怎么解决?
它需要进口具有高精度加工能力的大型机床来加工螺旋桨,但是你要知道,从1949开始,美国和西方阵营的发达国家秘密联手,成立了一个出口管制协调委员会,限制Asu的发展,主要是限制成员国向Asu提供任何经济军事化的优惠援助,而且有一个出口管制清单,Asu需要的数控机床都在清单上。直接追溯到1979年,小日一家外贸公司的主管熊谷认识了阿苏一家进出口公司的副经理奥西波夫。在得知苏联需要进口四台九轴五联动数控螺旋桨铣床和相应尺寸的工作站后,他觉得很划算,于是通过关系把提供数控系统的挪威康斯堡公司和提供加工设备的东芝公司的代表召集到一起。在37亿日元的天价合同下,东芝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当时虽然有美国的限制和禁令,但其实各国偷偷出口违禁品的生意没少做,就像上学的时候,一个人怕做错事,但是有人够勇敢,于是奥西波夫先和东芝签了阴阳合同。表面上写着日本将向Asu提供4台不在控制清单上的两轴数控机床。其实还有一个九轴五联动的秘密供货合同。同时,Asu与挪威签订了两轴联动的无限制数控系统,送到日本,然后东芝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了调整,把两轴联动的数控系统改成了九轴五联动的数控系统,而且为了掩人耳目,还特意把数控机床装了几十个集装箱,还没完。为了不让海关搞得复杂化,隈研吾从莫斯科飞到日本东京,亲自催送。这需要金钱和关系。四台机床交付用了一年多时间。这个交易过程看起来无缝吗?但是白天黑夜都很难防住家贼。
1985结尾,参与交易事件的媒人熊谷渡与老板发生激烈冲突。被迫辞职后,为了报复,他不再伪装,向美国成立的委员会报告了这笔秘密交易。我不能告诉你为什么苏联核潜艇突然探测不到了。据说,这笔交易使美国海军即使在现在也没有把握探索一种新型核潜艇。总之,在随后的搜查中,老美通过中情局获得了一张Asu螺旋桨厂内印有东芝logo的照片,并确认了自己的行为。在铁证面前,小日无法再包庇东芝。半个月后,他逮捕了东芝机械公司的铸造部部长和机床部部长,不过话说回来,作案的不仅仅是东芝公司,还有法国、挪威、瑞典等公司。,不管是不是一起受罚。怎么不仅搞垮了东芝,还影响了日本整个电子制造和半导体产业?
1986年,日本半导体公司称霸全球,美国IBM却穷得可怕。如果它不裁员超过10,000人,破产将是代价。同样,英特尔也很尴尬。它连续六个季度亏损,关闭了七家工厂,这即将成为一个笑话。美国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技术霸权被动摇而无动于衷吗?不是这样的人,所以美国选择通过东芝事件的舆论一步步打压日本的半导体业务,甚至对他的半导体厂商发起反倾销诉讼,达成美日半导体贸易协议,也就不足为奇了。美国一方面对日本的芯片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另一方面确保外国公司获得日本20%的市场份额。你什么意思?小日产品的关税提高了,这意味着他的芯片要想回到原来的成本,就得卖更贵。相比其他竞品,会失去性价比,同时会迫使小日购买国外公司的产品。这还不是全部。次年4月,美国又以莫须有的理由对日本电脑等产品进一步加征100%的关税,并要求富士通、三菱等日本企业公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专利1000多项。
他说交上去了吗?我不会付钱的。它能做什么?看看东芝的命运。东芝事件后,美国以国会议员为首,带头抵制东芝产品,通过了禁止东芝向美国出口5年的贸易法案。正如我们开头提到的,东芝之所以能够一飞冲天,一方面是因为政策支持和快速的技术迭代,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美国的军令。但现在,老美军方取消了从东芝购买导弹技术的协议。不仅如此,80年代的电脑几乎都是政府采购,所以东芝直接丢掉了美国老国防部原定的150亿日元的电脑合同,之后的竞标中也没有东芝的身影。没有了最核心的市场秩序,就意味着脱离了市场需求,就像做衣服需要跟上潮流一样,完全不知道现在流行什么,那它做出来的衣服怎么可能卖得好?于是恰巧在1985年到1987年的两年间,日经指数上涨了近一倍,而东芝机械只上涨了不到3%。虽然东芝在此期间投入了1亿日元在美国各种媒体上为其道歉做广告,但也难逃这种早已安排好的命运。
受困于老美的采购封锁和关税惩罚,日本半导体行业逐渐远离老美市场。台积电和三星的崛起,让老美的芯片公司获得了低成本的R&D和生产环境,而脱离技术发展潮流的日本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从49%一下子暴跌到7%。从那以后,这个半导体行业的前列就再也没有日本企业了。之后东芝好像被神仙附体了,半导体行业也不好做了。想向核电建设转型,最后以拍卖价的三倍买下西屋电气77%的股份,随即遭遇福岛地震,导致核电站核废料外溢,各国开始重新评估核电站建设。东芝的核电部门不仅没有拿到新订单,就连之前的订单也取消了。更糟糕的是,西屋公司15年底收购了美国一家核电工程服务商,但核电业务崩盘,导致建设成本和人工成本上升,间接导致大股东东芝负债42亿美元,而这可能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同年4月,东芝承认在过去7年中向企业利润注入了近1600亿日元。事件发酵后,其股票暴跌,市值缩水近40%。第二年就冲击了88亿美元,是日本制造业历史上最大的年度亏损。为了填补财务漏洞,它不得不断臂求生。曾经的日本之光东芝,把最成功的业务一个个卖掉,把电梯业务卖给了芬兰通力。家电业务卖给美的,医疗系统公司卖给佳能,西屋电气申请破产,半导体部门的股份全部用于弥补亏损,卖给老美的贝恩资本。
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短。对其他国家爬得越高,梯子撤下来摔得越惨。所以有时候觉得美国禁止华为买芯片真的是一件好事。正如比尔·盖茨所说,芯片禁令不仅让他们失去大量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这只会让中国在芯片领域投入更多,只会促进中国的自给自足,尽管这条路目前看来还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