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科技人员不愿意申请专利?
“我是搞科研的,申请了专利,但是我们院的科技人员不愿意申请专利。”小组讨论开始后不久,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赖爱光发言。此前,卢永祥副委员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报告专利法执法检查情况时,建议将专利法的修改列入明年常委会的立法计划。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持续增长是专利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加快的标志。赖爱光说:“专利申请多,规则填写多,审批时间长,企业技术人员不敢碰。另外,专利法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企业的技术人员缺乏专利知识。卢永祥副委员长在作专利法实施情况的检查报告时也指出,企业专利申请不足是专利法实施中的一个问题:“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企业在国内专利申请总量中的占比不到30%。虽然出现了华为、海尔等一批专利巨头,但全国99%的企业从未申请过专利。“科研机构或者企业技术人员不愿意申请专利。在赖爱光看来,意识问题更多的是体制原因。”公开申请专利后,人们纷纷效仿,但这对他们的产品并没有好处。”赖爱光说道。对此,蒋英委员深有感触:“目前某项专利产品市场前景看好,被全国各地的集团仿制。专利权人要单独去当地法院起诉,他打得起官司,抽不出时间。”“抄袭、剽窃、侵权一直很猖獗,社会风气甚至有点畸形。"郑功成委员说. "而且对于科技人员来说,一般认为专利的存在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影响不大。”赖爱光说道。唐洪高委员说:“如果这个成果一直放在那里没有用,往往就没有争议了。一旦成果转化为利益,问题就来了。单位单纯强调职务发明属于单位,不顾及发明人的利益。“为了促进专利事业的发展,委员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对专利权的行政和司法保护,特别是在执行难方面;将专利和实施效果作为评价科技进步奖的内容之一;加强专利法律服务工作和对企业的宣传;缩短专利审批时限;不要一味强调职务发明,不要给个人好处。郑功成委员最后说:“保护知识产权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专利法和商标法的实施存在问题,著作权法的实施问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