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颖车祸,让我们关注特斯拉背后的问题?

据台媒报道,7月22日上午约10: 50,林志颖开车带儿子从桃园市鹿竹区中正北路前往桃园,途中撞上摩托车隔离带。车祸后,林志颖头部受伤,有一段时间不能说话。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儿子脸上有淤青。目前,两人已被送往林口长庚医院。

林志颖不仅是一名演员,还是一名奋斗多年的赛车手。事故让很多网友惊呼:有赛车手控制不了的车吗?特斯拉的现状如何?

?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

据台湾媒体报道,7月22日上午10: 50左右,艺人林志颖在台湾桃园市中正北路发生车祸。林志颖驾驶的是特斯拉Model X。事故发生后,林志颖头部受伤。当时他不会说话,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儿子脸色发青。目前,两人已被送往林口长庚医院。网上泄露的视频显示特斯拉车头着火,台媒称特斯拉车头已被当场烧成废铁。

台湾省桃园市消防局指出,整个事故发生在上午10和51。一辆白色特斯拉电动车在中正北路中正桥往桃园方向行驶时,疑似撞到电线杆起火。消防局被逮捕了。接到报告后,他们立即去灭火。当时两名受伤的林姓男子已经脱险,被立即送往医院救治。目前没有生命危险。事故的具体原因警方正在调查和澄清。

?为什么总是特斯拉?

如果只是一辆普通品牌的车,事故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但这是特斯拉。

林志颖是特斯拉的所有者。事故中的Model X售价超过80万元,在特斯拉量产车中属于高端车型。今年上半年,全球仅交付了3万辆Model X和Model S,而53万辆更便宜的Model 3和Model Y已在中国量产销售。

林志颖非常欣赏泰斯拉。

他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Model 3颠覆了他对有轨电车的概念和想法。开车后他发现Model 3不会输给跑车,尤其是电控能力让他大吃一惊。他还改装了一辆Model 3性能版,把车开出了轨道,直言“电车也可以很热。”

暴露底盘等缺陷,特斯拉依然受到市场追捧。

去年6月65438+10月19发生自燃事故后,特斯拉的事故调查初步报告指出,Model 3自燃爆炸的原因是车下发生碰撞,导致电池短路。包和自燃。

据了解,对于电动车来说,首先普通的接地凸点无法击穿翼子板,接触到车下的高压线、电池等关键部位。其次,电池组外壳的设计要求包括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冲击,防护等级IP67和提供碰撞保护的设计要求,以及防腐性能和绝缘处理。

此前有消息称,特斯拉拥有热失控保护专利,用于切断失控电池,抑制未失控电池的温升。所以对于Model 3自燃事故的原因,有人提出要么是特斯拉对高压电池的保护措施不到位,要么是特斯拉的底盘撞击过猛。但能否承受地下车库行驶过程中易燃底盘的碰撞力,仍值得怀疑。

?停产卡壳,成本上升。

看特斯拉第二季度成绩单,乍一看会发现数据并不好——第二季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3亿美元,同比增长97%?,但第一季度的数据是33亿美元;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6543.8美元+069亿美元,同比增长4654.38美元+0.6%,第一季度为6543.8美元+088亿美元。

但是,这种下降是很好的解释。?4月,特斯拉上海工厂停工19天,产能卡住咳嗽。即便如此,23亿美元的净利润和6543.8+06.9亿美元的营收分别超过了华尔街普遍预期的6543.8+09亿美元和6543.8+06.5亿美元。比预期的要好。

在销量方面,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中表示,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 * *交付了25.47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7%,这要归功于特斯拉6月份创纪录的月度产量。

由于营收=销量*价格,465,438+0.6%的营业收入增长超过了27%的销量增长,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第二季度推动特斯拉营收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平均单价(ASP)的增长。

特斯拉发展的基础

特斯拉正在走向全球,在上海和德国柏林开设新工厂,以更接近其客户群。你可能认为这些措施会进一步扩大特斯拉的市场份额。但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1年,特斯拉的全球市场份额实际上已经从17%下降到14%。

竞争越来越激烈,特斯拉剩下的14%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进一步流失。因为本田、宝马、福特、通用、现代、捷豹、起亚、马自达、奔驰、三菱、日产、Stellantis N.V、斯巴鲁、丰田、大众、沃尔沃都在增加自己的电动车阵容,而且有很多强大稳定的品牌,都在和比亚迪合作(012165438+)。最重要的是,他们制造的电动汽车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更便宜。

?全车生态是“完胜”的核心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是时候感受到压力了。

“从整体产业布局来看,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造车的新生力量,实现了对特斯拉的‘赶超’。”小雨分析冉金融。“车企的竞争不能只靠销量和车型。供应链和生产生态的布局才是长期竞争力的核心。”

柴代宣还表示,以比亚迪为例,它和特斯拉一样,向上游扩张,建立了自己的三电研发体系;同时也在下游布局,用直销模式绕过传统经销商,专注核心零部件。构建一体化供应链。

柴代轩进一步指出,特斯拉目前拥有汽车、能源生产和存储业务。相比较而言,比亚迪“更惨”——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有太阳能、储能等产业链;在电子领域,比亚迪自主研发了智能车载系统。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非常重要的三个电场的自研上,比亚迪凭借先发优势已经超过了特斯拉。”

柴代宣表示,比亚迪是在电动车技术上深耕多年的行业老手。在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环节,几乎全部实现自研,动力电池安装市场份额持续大幅提升。相比之下,特斯拉的“电池”、“电机”、“电控”仍然依赖外部采购。

资深汽车分析师林涛也表示,国产车全面“赶超”特斯拉是大概率事件,唯一的问题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