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如何升级
2013.04.21 20:41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周连青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福建推动科学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变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作为福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如何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求发展”,既是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和推进的现实问题。
加强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按照“沿海集聚、山地集中、山海联动”的原则,突出“三湾引领、两带支撑、十区承载”的空间布局,加强分类指导,推进差异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发展。第一,“三湾”领先。以闽江口、湄洲湾、厦门湾为重点,加快发展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新医药、节能环保、信息网络、海洋新兴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区域,辐射带动周边和山区产业发展。二是“两带”支撑。依托沿海产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纺织轻工、汽车船舶、冶金建材、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形成沿海临港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沿线产业集群,推进山海联动、产业对接,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轻食品、新材料等产业。三是“十区”承载。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古雷半岛、武夷新区、三明生态工贸区、龙岩工业集中区等十个重点区域的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中区。
强化项目驱动,增强做大、提升、转化的驱动力。一是努力推进在建项目的实施。按照推进建成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突破上一批“三个一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产业投资项目联席会议、责任分解落实、督促检查、工作通报等制度,分行业、分层次、分年度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行业项目实施。二是着力推进项目对接。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与央企、民企、外企的对接工作。另一方面,促进闽台、闽港澳产业深度对接。第三,大力推进项目代规划。重点在政策鼓励的方向找项目,在产业链的填补、填充、延伸、支撑过程中找项目,在国家、省级科研成果转化中找项目,在企业技术需求、高校、科研机构技术推广中找项目,变单个项目策划为产业链、集团、片区整体项目策划。
加强产业链、群、基地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发展水平。重点做好太阳能光伏、LED、平板显示、稀土、计算机、网络产品等14个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培育产值超千亿元的10个产业集群。一是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对于纺织、服装、制鞋、食品等传统产业集群,要致力于推动其转型升级,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电缆、电机、工程机械、汽车、船舶等装备产业集群要致力于推动合作配套能力的提升,向提升品质、打造品牌的方向转变;铜、铝、不锈钢、稀土、石化等原材料产业集群致力于产业链延伸,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型;平板电路、微波制造、软件、太阳能等新兴产业集群要致力于扩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向自主创新转化。二是加快融资、创新、物流等平台建设。以各类园区和基地为载体,引导产业集群和基地在资源配置、服务平台、市场网络、产业链、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协调发展。,切实降低园区企业的交易成本。三是分工合作,共同努力。
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一是进一步营造政策环境,制定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跟踪服务体系,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资金支持和要素保障,推动企业“出城入园”步伐。二是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支持省内企业与央企、跨国公司对接,推动省内骨干企业采取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等方式。围绕产业链发展、多元化发展、转型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兼并重组其他中小企业。第三,积极推动总部经济发展。以引进知名企业集团总部和地区总部为重点,在厦门、福州、泉州等地区,采取统一土地规划、统一功能布局、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开发管理等措施,将采取优化企业总部区域布局,在城市中心区形成企业总部聚集区,同时积极打造总部经济服务平台,合理配置金融保险、科技研发、现代物流、商务服务和商业零售、房地产、文化娱乐服务等发展区域。
强化创新支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设立转型升级专项资金,补贴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重点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同时,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采取差别电价、财政补贴、上大压小等措施,加快淘汰水泥、石材、煤炭、钢铁等行业落后产能,通过技术改造促进落后产能淘汰。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开展面向产业化的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活动,设立重大产业应用技术开发专项,进一步解决技术瓶颈。三是突出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推进高新技术平台建设,制定鼓励新兴产业产品消费的政策,加大新兴产业产品政府采购力度,推动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先布局。四是突出平台建设。建设装备制造、汽车、纺织服装、电机、电子信息等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服务平台,以及工业控制技术、中试环境、在线检测、电子商务、项目交易、投资贸易等专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和物联网技术普及,推动传统产业价值链延伸拓展。五是推进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做大技术创新工程。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以新型显示、LED、稀土及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太阳能光伏、新型动力电池为重点,建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技术开发项目,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发展领域。加快研究出台光电产业和物联网产业配套政策,选择太阳能光伏发电、工业和信息化融合、新能源汽车、LED等重点领域实施市场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力争到2015年,使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占全省总产值的12%。
(作者是福建省经贸委主任、党组书记。)
/jj/jjggyfz/201304/t 20130428 _ 226839 .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