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书通的职业是什么?

董书通

董书通,男,1951,9月2日出生于河南巩义,高级经济师,研究生学历。他是郑州永通特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中国镍资源控股有限公司的总裁、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2007年,胡润钢铁位列富豪榜第8位,成为河南首富。

中文名:董书通。

别名:舒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巩义

出生日期:1951 9月2日。

职业:主席

毕业学校:武汉科技大学

代表作:《新经济背后——精神经济浮现》

公司:中国镍资源控股有限公司

亲身经历

1963至1968就读于巩义市第六中学;在家务农从1968到1974;1974至1983在郑州第二建材厂工作;1984至1988,巩义市节能耐火材料厂创办,任厂长;1988调入登封市政府协作办,任工业科科长;1989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冶金系;1990至1991调入冶金部,任全国冶金产品博览会综合部主任;1992 1993就职于郑州大学(原郑州工学院)任高新办副主任、河南三恩公司总经理;1993被巩义市委聘请成立郑州永通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现郑州永通特钢有限公司),其中1999从2000年底开始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专业研究生。

创业过程

65438至0974在家务农的董书通,被一家企业特招为电工。有一次,公司派他去开封买材料,结果不小心丢了200元公款。想着家里平时的开销就靠他每月30多块钱的工资,这个公款的“窟窿”什么时候才能补上?于是董毅咬咬牙,从厂里辞职回家单干。改革开放之初,他做过拉线、劳动手套、洗涤剂、汽车灭火器等生意,很快手里有钱了,跻身第一批致富能手。后来,村里要建一个节能耐火材料厂。他是早期的“能人”,被选为厂长。

在郑州第二建材厂1980工作期间,独立完成技术革新近40项,其中重大技术革新1项,显著提高了当时的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线工人60%,提高了产品质量,一等品合格率提高了8%,获得特别奖(含150元现金奖)。从65438到0984,董书通承包了巩义市节能耐火材料厂。65438-0993,董书通通过耐火材料厂间接投资永通特钢。在节能厂工作同期,获部、省、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因管理得力受到冶金部有关部门表彰。1986年9月,冶金头版以董书通砸碗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

永通特钢自成立以来,是全国首家实现优质合金钢(轴承钢、弹簧钢)钢坯全连铸的企业,为我国特钢生产走出了一条新路,被列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是河南用高新技术高增长改造传统产业的典型。注重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已申请两项专利,获得三项专有技术。

通过一系列的股权转让,2004年初,董书通和他的妻子孙巧典分别拥有永通特钢95%和5%的股权。其中,股权转让的细节可谓令人眼花缭乱,类似的资本运作手段在此后永通特钢的上市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此前,永通特钢主要生产轴承钢和弹簧钢。2007年上半年,该企业推出了不锈钢基材,这大大提高了公司的业绩。据西村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王耀江介绍,永通特钢上半年销售收入为6543.8+0.4亿元,而2006年全年仅为6543.8+0.3亿元,主要是新项目所致。

2005年5月19日,永通特钢股票中国特钢(后更名为中镍资源)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发行。这是继马钢、重钢、鞍钢新轧之后,第四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钢铁企业。2007年6月至10月,董书通在洛阳注册成立了永安特钢,使集团的铁矿石冶炼总产能达到65438万吨/年。5月斥资27.3亿港元收购印尼南洋矿业资源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获得14年铁矿石总储量超过65438+5亿吨的铁镍矿独家购买权。

主要工作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潜心宏观经济研究。1992以副主编身份参与《国情与民族政策》一书的编写出版;1999至2000年,他编写了《新经济背后——精神经济的出现》一书,由煤炭出版社出版。《精神价值论与中国经济转型》一书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赢得荣誉

在董书通的带领下,永通特钢已发展成为两条专业化的短流程合金钢生产线,整体年产能分别为50万吨铁、50万吨合金钢和56万吨合金钢。2002年9月,顺利通过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验收。2004年9月,被列为“河南省100家重点工业企业规划的主体工程”。2005年5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特钢企业。

作为企业领导,董书通于2006年10月28日被港国际专利博览会组委会授予“世界科技发展成就奖”,2002年3月被郑州市政府授予“郑州市劳动模范”。2004年4月,当选为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4年5月,被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授予“世界优秀华人企业家”;2005年6月,被巩义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2005年3月被巩义市人民政府授予“质量兴市先进个人”称号。

2007年胡润中国富豪榜一发布,就在中原掀起波澜。中国镍资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书通以75亿元的净资产成为河南首富。

社会活动

董书通在创业初期就确立了“立业、育人、收获、创新”的企业理念;制定了“立足河南,发挥优势,调整结构,科技投入”的发展战略;始终把“带动一个企业,拉动一个经济,促进一个发展,帮助一个就业”作为办企业的宗旨之一。从节能耐火材料厂成立开始,我们就开始回报家乡父老,为村里做一些实事好事。1984起,免除底洞村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费附加全部由节能耐火材料厂承担;免除被称为“万村”的底洞村一切人畜吃水费用,由节能耐火材料厂承担;为方便堤东村及周边村庄出行,2000年再次投入1.5万余元,对堤东村至西村永安路道路进行了近5000米重铺。2001年,他投资1多万元在堤东村新建了一所学校——西村三中。在此之前,他投资50多万元为堤东小学重建教学楼,对下一代教育极为关心。2000年初,底洞村村民全部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手续,解决了几代人看病难的问题。

董书通80%的时间都在香港。据介绍,永通特钢是巩义市30强企业,直属巩义市经委管辖,税收也是市里收,但每年都有几百万留在西村镇。这笔收入对当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时,由于永通特钢的存在,永通特钢所在的地洞村,当地的餐饮业和运输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此外,企业2000多名工人大多是当地村民。可以说很多当地人都是靠永通特钢生活的。

在村民眼里,董书通和他的永通特钢的存在就是福利。“一般来说,董书通支付村里打井或修路的费用。甚至全村10000多人的合作医疗都覆盖了。”

“致富思源,富而思之。”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方面,公司从周边村庄招收富余劳动力和闲散青年到企业工作,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解决农村的就业问题,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不局限于当地,吸纳下岗职工就业。历年来共接纳下岗职工380余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1%。公司非常重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为他们创造就业条件和发挥才能的机会,不仅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也为社会持续创造了财富。这一举措赢得了下岗工人的支持,并得到了同行业的好评。2002年被巩义市人民政府确立为“巩义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