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术研究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拥有中国苏神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前沿文化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级文化研究中心,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省级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煤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鸡西中俄科技合作交流中心等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共建鸡西科研基地。

此外,还有机电应用技术研究所、声乐研究所、金融证券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外语研究所、书法研究所、美术研究所、生物化学研究所、兴凯湖文化研究所、教育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葫芦丝文化研究所、鸡西数学学会、物理学会、生物学会、计算机学会、成功研究促进会等平台。学校与国家石墨组成员单位开展了锂离子电池石墨抗氧化电极和石墨负极材料研究,天然石墨复合接地装置在全省电力系统推广应用;以学校为主要完成单位的“煤矿安全可视化网络监控系统”获省高校科技三等奖,并在鸡西矿业集团、双鸭山矿业集团等省内大型国有煤矿得到应用。石墨成型技术、矿山安全技术、经济作物栽培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6年至2010年,学校承担各级科研项目600余项,其中国家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重点科技项目4项,市资助项目5项。获国家成果奖1项,省级成果奖182项,市级成果奖187项,编审教材211本,发表论文1778篇。

2010至2014年5月,学校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海外留学基金17项,省重点科技项目6项,市资助项目2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06项,编写专著和教材201部。黑龙江工程学院已成为鸡西地区的科技中心。校徽边缘的字母是黑龙江工程学院的英文名,中央图案像一只舞动的火凤凰,寓意黑龙江工程学院历经百年风雨,生机无限;也像舞动的火焰,展现了黑龙江工业学院的老师们用蜡烛的光芒为学生们点亮未来。三浪取自《道德经》中“一命二命三生三事”的寓意,象征着黑龙江工业大学生生不息、永续发展。

黑龙江工程学院在毛泽东的标准字是“黑龙江工程学院”。

校旗由红色的旗面和反白色的校徽组成,简洁明了,易于识别。红旗和白色校徽融为一体,使校徽更加醒目。修德可以成年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秉承着“从皇帝到庶人,修身为本”的教诲。“修身”被儒家解释为修德和培养智慧。学校是神圣的育人之地,德才兼备的教师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应该是坚定不移的追求。

修,即学习、训练、锻炼;修德是道德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是能力的培养;修德的能力培养指的是成人修养。修德对能力的培养是成人成功的前提,成人成功是修德对能力培养的结果;自我提升的过程就是修德能量修炼的过程,美好生活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成年人。

修德老师,即培养“涵养”、“博爱”、“烛光”的品格;教师的能力培养,就是培养“传道”、“授业”、“解惑”的技能;教师成人,就是德高望重,学为人师的人;教师的成功事关为国家培养人才。

学生修德,即培养“感恩”、“诚信”、“责任”的情怀;学生培养自己的能力,即独立思考、独立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学生成年,就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完成的是实现人生价值,实现梦想。修德成人后的成才与成功,体现了求真、求善、求美的真谛,凝聚了教育与人生的深情,随之而来的是立业。尽一切努力达到完美和自我更新。

“精力充沛”就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图志”就是规划一个稳定的事业。指的是时刻保持旺盛的斗志,精心策划,不断创新,创造伟大的业绩。“完美新”出自“大学”。“最好”的意思是希望达到最好;“创新”意味着快速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只有追求完美,勇于超越,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永葆活力。“励精图治,精益求精,不断更新”指引和激励我们鼓舞士气,以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追求卓越的工作质量,助力黑龙江工程学院事业蓬勃发展。颜和爱互相帮助,实现一个长远的目标

严则严,爱亦严。敢于严格,以身作则,无所畏惧;严格要求,严于律己(指教师),严于学习,严于纪律;会严谨,清晰可行,以批评服人。严与爱相结合的前提是,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时刻以身作则,正气凛然,立身立业,才能远离;严与爱结合的结果是成为学生的榜样,严师出高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育一次让学生终身受益。见贤思齐厚积薄发。

“思齐,大圣”出自论语,立人。意思是看得起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旨在倡导学无师自通,选贤任能的学风。“厚积薄发”出自苏轼《杂言寄胡璋》。意思是大量且充分地储存,然后少量且缓慢地释放。意思是经过长时间的充分积累,才能后劲十足,大有可为。“见贤思齐,积财聚财”重在善于学习、好学的主动性,懂得多学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