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在通信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世界级人物及其简介?

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 (1791-1867)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电磁场学说的奠基人

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3年发现了电解定律。

1845年发现了光的偏正面在磁场中旋转的现象(即法拉第效应)。

莫尔斯 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 (1791-1872)

美国发明家,电报发明人

1837年,研制出最早的电磁式电报机。1983年,创造了点画组合的莫而斯电码。莫尔斯用了两年的时间建成从华盛顿到巴而的摩的全程64公里的电报线路。1844年5月24日开始通报,揭开了人类通信史上新的一页。

麦克斯韦 James Clerk Maxwell (1831-1879)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经典电磁理论的奠基人

创建并领导了英国第一个专门的特刊实验室——卡文迪许实验室。总结了19世纪中叶以前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电磁场的基本方程,即麦克斯韦方程组。从这一理论中得出,电磁过程在空间是以一定速度(相当於光速)传播的,从而彻底否定了超距作用的错误概念,并得出光的本质是电磁波的结论。

贝尔 Alexander Graham Bell (1847-1922)

科学家,电话发明人

1876年3月10日,通过电报线路通话成功,其合作者通过液体发射机和调谐舌簧接收机第一次听到了贝尔发来的声音。1878年,和合作者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成功进行了长途电话的公开实验,创办了贝尔电话公司,推动了电话的迅速发展。

赫兹 Heinrich Rudolf Hertz (1857-1894)

德国物理学家经典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1887年,赫兹用自己设计的振荡器,第一次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研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於光速,确立了电磁波和光波基本特性的同等性。首先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为了纪念他,人们以赫兹作为振荡频率的单位。

波波夫 Alexander Stepanovich Popov (1859-1906)

俄罗斯物理学家,无线电通信的创始人之一

1894年,制成一台无线电接收机。

1895年,发表重要论文《金属粉末与电振荡的关系》。

1896年,在相隔250米的建筑物之间传送了一份简短电报。

马可尼 Guglielmo Marconi (1874-1937)

义大利发明家,无线电通信的奠基人

1895年,成功进行了无线电波传输信号的实验。1897年起,他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无线电通信实验,推动无线电通信的实际应用。1901年12月,首次在世界大西洋两岸实现远距离无线电信号的传送,开辟了无线电远距离通信的新时代。

李强 Li Qiang (1905-1996)

中国无线电、天线专家,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江苏常熟人。一九二九年,自制出第一部国产无线电收发报机。一九三一年被派往苏联,其间所著《发信菱形天线》一书,在该种天线的理论方面做出了贡献。一九四七年,领导广播电台大功率发射机和定向天线的建设。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李强任邮电部无线电总局和电信总局局长等职务。一九五零年,任国际电讯联盟理事。

孟昭英 Meng Zaho Ying (1906-1995)

中国实验物理学家,电子学家,教育家

河北乐亭人,一九二八年毕业於燕京大学。一九三六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在燕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清华大学执教六十余载,在人才培养、实验室与教材都市上建树甚多。在微波电子、波谱学、阴极电子学诸领域的科学研究上均做出了重要贡献。著有《阴极电子学》。

冯秉铨 Feng Bing Quan (1910-1980)

中国电子学家、教育家

河北安新人。一九三零年毕业於清华大学物理系。一九四三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人事无线电电子学的研究,对无线电振荡理论、电声学、水声工程学均有贡献,曾提出《相角补偿原理》,并研制成脉宽调制式调幅广播发射机和射频消波式语言加工器。著有《电声学基础》、《无线电发送设备》等。

王士光 Wang Shi Guang (1915-2003)

新中国无线通信及电子工业的开拓者

天津人。一九三五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一九四零年至一九四七年,在解放区组织无线电台的维修、生产及技术人员培训,成功组建邯郸广播电台,被授予[特等功臣]。一九四九年,负责接管京津地区原国民党的电信企业。一九六三年,出任第四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