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推广力度这么大?
在中国,官方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其实政策最鼓励的还是纯电动汽车。
为了鼓励这一创新产业的发展,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不遗余力。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呢?为什么同样可以实现节能环保且解决方案更容易被接受的普通混合动力不在鼓励范围内?
这需要更深入的分析。为什么会有汽车新能源产业政策?
真的如红头文件所说是为了节能环保消除雾霾吗?!不对!
产业政策其实就是和平时期的军备竞赛,旨在让中国汽车产业崛起,在全球经济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除了经济上的考虑,我觉得还有国家安全上的考虑。
汽车每年消耗大量的石油能源,而中国一直是一个少油多煤的国家。
烧太多油不仅仅是花钱的问题,而是能源受制于外人的问题。一方面,别人操纵国际油价,我们容易吃亏。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打起来,物资运输受阻,容易被人噎死。
通过将燃烧石油的汽车转换成使用电力的汽车,我们相对减少了对石油的依赖,转而使用其他形式的能源。
环境保护,连同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相对来说是次要的。
但这些话是政治不正确的,也不适合在公开场合说,不管是对本国人民还是海外媒体。
因此,世界各大政府在推行鼓励电动汽车的政策时,都声称是为了地球的环保,而不管其真实目的。
大家要明白,政府发言人就像企业中的公关部门。你觉得你们企业的公关部门说的是实话吗?
说到这里,我们知道中国为什么要把汽车能源从石油换成电力了。
所以,顺便问一下,为什么不支持混合动力技术?
但是,国家要考虑的整体利益不是个人感情。要支持混动,最大的问题是丰田等车企在这个产品应用上领先你20年。如果你支持这项技术,你的汽车公司的人才树就永远不会开花,就像《三体》里地球人的技术被直子锁住一样——爱玩电子游戏的朋友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相反,坚决避免混用,让丰田和本田的优势没有发挥的空间。这是市场经济的表面全球化。在公平竞争下,各国采取产业政策、设置市场隐性门槛的暗流一直在剧烈涌动。
现在这种产业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混合动力在国内的发展进度被大大延迟,目测始终没有机会成为主流技术。
显然,中国不是这场新能源游戏的唯一参与者,也不是补贴最多的。
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非常规车用燃料(汽油和柴油)作为动力源,或者使用常规车用燃料并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的车辆。
新能源汽车的覆盖面其实挺广的。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太阳能汽车、替代能源(天然气、乙醇等。)车辆等等都可以算是新能源车。
现在提到新能源汽车,很多时候大家都是指电动车,甚至有人把新能源汽车等同于电动车。
电动汽车将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车,其实我感觉大家基本都不看好。至于混合动力,大家普遍愿意把它当成一个过渡的东西,因为纯电动汽车是未来,但是技术上一直没有革命性的突破,尤其是电池技术,所以混合动力有过渡的空间。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是指使用传统燃料并配备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车辆。可以提高车辆的低速动力输出,降低油耗。通常,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例如,两种更常见的分类方法。
按照电机输出在整个系统输出中所占的比例(其实这种方法是有争议的,以下只是一种意见),即按照混合的程度,可以分为:
微混合动力系统(BSG)是指在传统发动机上增加一个皮带驱动的起动机。一般这种电机是通用的启停一体式发电机,控制发动机的启停。
轻型混合动力系统(ISG),车辆可以在减速、制动等工况下吸收能量,用电机驱动车辆以节省燃油。一般来说,ISG的混合度在20%以下
在中混动力系统中,发动机是主动力源,大扭矩辅助电机是辅助动力源,与主动力相连,在一定条件下加速时可以辅助发动机驱动车辆。一般这个比例在30%左右。
全混合动力系统,一般这样的系统使用高达650V的高压启动电机,混合程度比较高,甚至达到50%。
插电式充电混合动力汽车。这应该就是题主所说的插电式混动,也有人称之为增程式混动。实际上具备了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基本特征。它在一定里程内使用纯电动模式行驶,超过这个里程,就会启动内燃机,使用混动模式行驶。
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