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g工艺能否作为工业污水处理?
附PASG技术相关材料:
背景
1982-1984杨教授作为四川大学访问学者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进行科学研究。在交流中,我了解到以前的英国是一个被工业化严重污染的国家,通过英国人的努力变成了现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这次交流对杨教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决心回国后从事环保工作。?
回国后,杨教授立即向校领导提交了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报告。1986在成都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副校长何教授的带领下,杨、张世森、朱连喜教授共同组建了成都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随后杨教授创办了成都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并任所长。
PASG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p(植物):?成套设备;a(厌氧):主要是厌氧;
?s(站点):?现场处理;g(园艺):园艺。
1993提出了工艺的技术思路,并进行了研究和试验;
1998完成工艺系统的最终测试,与景观专家共同提出“建污水处理厂,还你一个花园”的理念。
2000年,PASG工艺完成了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首次应用,出水稳定达标。同年获得第一项国家专利;
从2000年到2008年,完成了几十个工程应用实例,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
2008年后,该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得到四川省环保厅科研的支持。
杨教授作为我国著名的环境专家,曾多次应邀出访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并邀请和接待了多国来访的专家教授,从事环境科技的国际交流活动。杨教授在1993赴美讲学期间,考察了加拿大西部、北部和南部多家环保公司的污水处理项目。当时美国的环保界已经从过去用传统工艺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的经验总结中认识到就地分散处理生活污水的优势,于是转向经济有效(成本?有效)原位分散处理技术的研发。?
受这些国外技术考察的启发,杨教授结合多年的污水处理经验,客观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一条不同于国内外现有传统技术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路线。丁树涛先生带领技术团队将从实验研究到整个设备系统的完善和优化的技术进行整合,实现了杨教授提出的技术路线。杨教授与园林专家交流探讨,创新性地提出了“建污水处理厂,还你一个花园”的先进理念,命名为“生活污水就地分散造园技术”(简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