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
1.节能技术和设备。
锅炉窑。加快发展工业锅炉燃烧自动调控技术和装备;推进油气工业锅炉和窑炉蓄热式燃烧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加快推广等离子点火、富氧/富氧燃烧等高效煤粉燃烧技术和设备,以及大型流化床等高效节能锅炉。大力推广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煤粉加压气化、无渣渣水煤浆分级气化等先进煤气化技术和装备,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
电机和拖动设备。稀土永磁无铁心电机、电机用铸铜转子技术等高效节能电机技术和装备的示范和推广;大力推广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通风机、水泵、空压机、变频调速等能效等级为一、二级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电机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余热余压利用设备。完善和推广余热发电关键技术和设备;示范推广低热值燃气轮机、烧结炼钢烟气干法余热回收利用、乏蒸汽和冷凝水封闭回收、螺杆膨胀动力驱动、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等技术和装备;大力推广高效换热器、蓄能器、冷凝器、干熄焦等设备。
节能仪器设备。加快快速准确的便携式或车载能效检测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大力推广在线能源计量检测技术和设备。
2.节能产品。
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加快研发空调、冰箱等高效压缩机及驱动控制器,高效换热及相变储能装置,各类家用电器智能控制节能技术和待机能耗技术;重点研究空调制冷剂替代技术和二氧化碳热泵技术;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节能家电、办公和商用设备。
高效照明产品。加快半导体照明(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研发,重点是MOCVD设备、高纯有机金属化合物(MO源)、大尺寸衬底和外延、大功率芯片和器件、LED背光和智能控制等关键设备、核心材料和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半导体通用照明产品,加快推广低汞高效照明产品。
节能汽车。加快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油直喷、涡轮增压等先进发动机节能技术,以及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等多速高效自动变速器、新型车用动力电池和新型混合动力汽车机电耦合动力系统、整车动力系统和发电设备等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使用各种节能技术,实现汽车节能;大力推广节能拖拉机和挂车。
新型节能建材。重点发展适合不同气候条件的高效节能新型墙体材料,以及保温防火材料、复合保温砌块、轻质复合保温板、光伏一体化建筑玻璃幕墙等新型墙体材料;大力推广节能建筑门窗、保温隔热安全性能高的节能薄膜、屋面防水保温系统、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3.节能服务。
大力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产业,不断提高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集成和融资能力。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成立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推动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盟、重组等方式实施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鼓励节能服务公司加强技术研发、服务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专栏1节能产业关键技术
高压变频调速技术用于大功率风机、泵、压缩机等电机驱动系统。节电潜力约为6543.8+0000亿千瓦时。研发重点是关键器件绝缘栅功率晶体管(IGBT)和超大功率高压变频调速技术。
稀土永磁无铁心电机技术应用于风机、水泵、压缩机等领域,可提高电机系统能效30%以上,并大大节省硅钢片和铜材。重点是中小功率电机的产业化。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用于工业窑炉和煤粉锅炉,以提高热效率。重点介绍了钢铁工业中的蓄热式加热技术、有色金属工业中的蓄热式熔炼技术、固体燃料工业中适用于窑炉的蓄热式燃烧技术。
螺杆膨胀动力驱动技术是利用工业锅炉(窑)的余热发电或直接驱动机械设备,可高效回收低品位热能。研发重点是千瓦到兆瓦系列设备、精密加工和轴承生产。
采用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技术,利用冷凝式热电厂和热电厂余热,循环水余热充分回收,可提高热电厂供热能力30%以上,降低热电联产综合供热能耗40%,提高现有管网输送能力。研发重点是小型化、大温差吸收式热泵设备。
汽油直喷技术应用于汽车节能领域,汽车平均油耗比常规电喷汽油车低10%-20%。研发的重点是系统的精确控制。
启停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可以降低车辆怠速时所需的能量,减少尾气排放,回收制动能量,重点是BSG(皮带传动起动机和发电机系统)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和ISG(集成起动机和发电机系统)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热泵热水系统采用二氧化碳热泵技术,比普通热水器节能75%。研发重点是压缩机和热泵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解决系统和部件的耐压和强度问题。
半导体照明系统集成和可靠性技术用于普通照明、LCD背光和景观装饰。研发重点是大功率外延芯片器件、关键原材料制备、系统可靠性、智能控制和检测技术。
(二)资源再生产业的重点领域。
1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重点发展加压浸出、生物冶金、矿浆电解技术,提高复杂难选金属原矿和有色金属尾矿中铜、镍等全国稀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强低品位铁矿、高磷铁矿、硼铁矿、锡铁矿等复杂伴生黑色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高效开采;推进煤系油页岩等资源开发利用,提高页岩气、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发展油页岩、油砂和高岭土、铝土矿等伴生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
2.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加强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磷石膏、化工废渣、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完善从高铝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技术,推动利用大量工业固体废物生产建材产品。研发和推广废旧沥青混合料、建筑垃圾混合料再生技术和设备。推广建筑垃圾分类设备,生产道路结构层材料、人行道透水材料、市政设施复合材料等技术。
3.再制造。
重点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机电产品再制造,研发旧零件无损检测和寿命评估技术、高效环保清洗设备,推广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高速电弧喷涂、等离子熔覆等关键技术和装备。
4.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废旧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开发分离有效成分和去除易拉罐表面涂层的技术和设备,推广废铅蓄电池铅膏脱硫、废铜直接制棒、废钴镍材料回收等技术,提高废旧机电、电线电缆、易拉罐等产品重金属和稀有金属回收水平。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资源化利用。示范推广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电路板自动拆解、破碎、分拣技术和装备,推广封闭式箱体机械破碎、电视电脑锥屏机械分离等技术。废弃电器电子设备稀有金属净化还原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报废汽车的资源化利用。提高报废汽车车身机械自动破碎分拣技术和钢铁、塑料、橡胶等零部件分类富集回收技术,发展报废汽车主要零部件精细化无损拆解处理平台技术,提高报废汽车拆解回收的自动化和专业化水平。
废旧橡胶和塑料资源的回收利用。推广应用常温粉碎和低硫高附加值再生胶成套设备;各种废塑料碎片分类技术或直接利用技术的研发,深度清洗、再生造粒、改性技术的推广应用。
5.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建立密封专业化的餐厨垃圾收运系统;餐厨垃圾低能耗高效杀菌和地沟油高效回收的研发;鼓励餐厨废油生产生物柴油和化工产品,餐厨垃圾通过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和高效有机肥。
6.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替代木材、制作生物培养基和生物质燃料等技术和装备,秸秆固化成型等能源利用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林业剩余物、亚小型薪材和甘蔗渣等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发酵饲料、沼气、高效有机肥等技术集成应用。
7.水的保护和利用。
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循环利用,扩大再生水应用。大力推广矿井水资源利用和海水循环利用技术和设备。示范推广膜法、热法、耦合法海水淡化技术和电水联产海水淡化模式。
专栏2资源再生产业关键技术
复杂铜铅锌金属矿高效分离技术应用于有色金属矿开采。研发重点是高效浮选药剂和大型高效破碎浮选设备。
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用于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机电产品的再制造。研发重点是堆芯寿命评估技术、环保拆卸清洗技术和激光熔覆喷涂技术。
含钴、镍废料的回收和微粉化技术用于回收废电池和含钴、镍的废渣。重点是电池壳分离、钴镍元素提纯、原生生化超细粉体制备、钴镍资源深度资源化利用技术。
废旧家电和废旧印刷电路板自动拆解物料分离技术用于废旧家电和废旧印刷电路板的资源化利用。重点介绍了高效破碎与旋风分离集成技术、空分与电选联合净化技术和多种塑料杂质直接综合利用技术。
材料分离、改性和合成技术应用于建筑材料、包装废弃物、废塑料处理等领域。R&D重点发展纸塑铝分离技术、橡塑分离合成技术、无机改性聚合物回收利用技术。
建筑垃圾分类回收技术用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研发重点是建筑垃圾分选技术与设备、废砂灰粉活化与综合利用技术、特种添加剂制备、轻质材料分选、除尘降噪设施。
餐厨垃圾制备生物柴油、沼气等技术用于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领域。重点是应用酸碱催化和化学方法生产生物柴油和工业用油,化肥生产和沼气技术及设备,酶法和超临界制油技术。
膜法和热海水淡化技术用于处理海水淡化和苦咸水等非传统水资源。膜法重点改进膜组件、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技术。热法重点提高大型海水淡化设备的制造技术,提高仪表控制部件的可靠性和压缩机在高真空状态下的性能。
(3)环保产业的重点领域。
1.环保技术与设备。
污水处理。重点研究膜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治、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重点示范污泥生物减量、移动式应急水处理设备、水生态修复技术与装备。推广高效节能曝气、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技术和装备。
垃圾处理。渗滤液处理技术与装备研发,大型焚烧发电及烟气净化系统示范推广,中小型焚烧炉高效处理技术,大型垃圾填埋场沼气回收发电技术与装备,大力推广生活垃圾预处理技术与装备。
空气污染控制。研究推广重点行业烟气脱硝、汽车尾气高效催化转化和工业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和装备,示范推广非电行业烟气脱硫技术和装备,改造提升燃煤电厂和大中型工业锅炉现有烟气脱硫技术和装备,加快先进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和微细粉尘治理技术的示范应用。
危险废物和土壤污染控制。加快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源等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广安全有效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和装置。
监控设备。加快大型实验室通用分析、快速准确便携式或车载应急环境监测、污染源、工业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在线连续监测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2.环保产品。
环保材料。重点研发和示范袋式除尘器用膜材料及组件、高性能防渗材料、高端纤维过滤材料及配件;推广离子交换树脂、生物滤料和填料、高效活性炭。
环保剂。重点开展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脱硝催化剂及其载体、高效脱硫剂等的研发和示范。;推广循环冷却水处理剂、杀菌灭藻剂、水处理消毒剂、固体废物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
3.环保服务。
以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为重点,推进环保设施建设运营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大力发展环境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认证评估、环境保险、环境诉讼和教育培训等环保服务体系,探索新兴服务模式。
专栏3环保产业关键技术
膜处理技术用于污水回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R&D专注于高性能膜材料和膜组件,以降低成本,提高膜通量,延长膜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抗污染能力。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处置。重点是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后的污泥用于农田、焚烧和生产建材产品的处理处置技术,研发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减量等污泥减量工艺。
脱硫脱硝技术用于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和工业锅炉、窑炉的烟气处理。研发重点是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和资源化脱硫技术及设备。
袋电复合除尘技术应用于火电、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重点是耐高温耐腐蚀纤维和过滤材料的国产化,高效电袋复合除尘器、优质滤袋和设备配件的开发。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技术用于各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源的污染控制和回收。研发重点是新型功能吸附材料和吸附回收技术、新型催化材料、优化催化燃烧和热量回收技术。
柴油机(车)排气净化技术用于国ⅳ以上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机和轻型柴油车。研发重点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及其设备、SCR催化剂及相应的尿素喷射系统、高效、大容量、低阻力的微粒过滤器。
固体废物焚烧技术用于处理城市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研发重点是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的炉排及其传动系统、循环流化床预处理技术、焚烧烟气净化技术、二恶英控制技术、飞灰处置技术等。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受污染自然水体中的应用。重点研发赤潮、水华预测、防治技术、藻类恢复的生物控制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水生植物厌氧产沼气、发电和制肥、溢油污染水体修复技术。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重点是污染土壤原位解毒剂、异位稳定剂、路基材料土壤固化剂、污染土壤固化体的资源化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
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用于环境监测。研发重点是有机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烟气连续自动检测新技术、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和危险品运输载体实时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