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的科研成就

邵教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国家管理创新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特等奖1,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0,二等奖19。5项发明专利。在重点期刊上发表专著5部,论文16篇。

2011完成的《国产铁精矿提铁降硅(杂质)系统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邵是项目的主持人,是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的最终决策者,指导和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使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2012难选铁矿资源制备优质冶炼炉材料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项目主要建议人和主持人。完成从钙基膨润土、钠基膨润土到复合膨润土的选、研、优化过程,提出评价球团矿质量对炼铁贡献的研究分析策略,确保采选冶炼整体效益最大化。

基于价值链的大型铁矿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获第十七届全国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邵教授创立了“五品联动”矿冶工程管理模式,主持完成了“基于“五品联动”的大型铁矿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并获第二十届全国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1999完成的《关于优化东鞍山铁矿生产关系的途径》获中国金属学会优秀科技成果奖。

2003年,鞍山贫红(磁)铁矿选矿新工艺、新药剂、新设备的研究及工业应用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

2003年,“千千山露天铁矿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项目获中国人民和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奖。

2003年6月5438+2003年2月“铁矿资源评价检测新技术研究”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矿山技术指标实时、整体、动态优化及生产运行数据采集处理项目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7年,《浮选柱提纯磁铁矿技术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一等奖。

2007年完成的“三维虚拟露天采矿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9年,“鞍山贫红(磁)铁矿选矿新技术、新药剂、新设备研究及工业应用”推广项目获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

2010“齐大山红矿强磁预选关键技术研究”、“大孤山铁矿西井运输巷道破坏机理及稳定性研究”项目获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二等奖;“铁矿排岩系统磁铁矿资源高效回收技术及设备研究”获冶金矿山科技一等奖。

2010弓长岭选矿厂贫磁铁矿减排增效关键技术研究及工业应用,实现了贫磁铁矿的综合利用,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1“赤铁矿尾矿铁资源回收再利用新工艺试验研究”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1完成的《鞍山式含碳酸盐赤铁矿高效浮选技术研究》获辽宁省一等奖,2012冶金矿山科技一等奖。

2011“大型铁矿物资集中统一精细化管理”项目获第十八届国家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2“贫赤铁矿阴离子反浮选鞍山式新型捕收剂”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完成的《基于循环经济的矿山企业资源战略实践》获得辽宁省企业管理进步成就奖。

完成的项目《露天矿山数字化爆破研究与应用》获得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

完成的项目《大型深凹露天矿岩质边坡稳定性及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分别于2013、2014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

“鞍山式细粒难选铁矿石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14冶金矿山科技一等奖。

邵教授在研究生教育中注重工程实践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成功参与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和科技攻关项目,培养人才36人,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同时引领和推动了技术进步。先后承担了高碳酸盐难选铁矿选矿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新型崩落采矿技术及在地下矿山的应用、铁尾矿减量化利用技术等7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和国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