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教学成果

林学院拥有国内外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良好的科研平台;拥有一支科研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研究领域触及林业研究的前沿和发展方向。学院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林业建设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学院60年的发展建设中,坚持走学、研、产相结合的道路,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活动。具有独立承担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高技术研究、重大工程规划设计、监测等综合实力。“十一五”期间,学院获得科研项目303项,总经费90465438+万元;其中,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3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研究项目143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优秀博士论文专项基金1项,黑龙江杰出青年基金2项。林业公益产业专项等应用研究类59个;横向研究课题69个;“十一五”期间,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5项;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111篇;第一作者EI收录104篇;* * *撰写并出版了57本书和教材。

此外,在“十一五”期间,该学院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森林生态学研究领域,在森林碳汇与全球变化、碳氮循环、林火生态学、森林防火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林木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开展了白桦遗传改良技术的系统研究,为缩短林木育种研究周期做出了突出贡献。开展了树木抗逆性基因工程育种和树木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初步揭示了杨树和桦树花器官和形成层的发育机理,建立了其高效转基因技术平台,获得了桦树的纯合二倍体和三倍体。“973”和“863”工程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森林培育研究领域,在树木根系生理生态、珍贵阔叶树优质木材培育技术、水曲柳等乡土树种繁殖生物学和育苗技术、次生林红松生长环境数量化调控技术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森林保护研究领域,黑龙江省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在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领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建设技术取得重要成果。其他如中国温带森林的土壤生态学和营养生态学、森林有机食品的开发等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