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项目评审中快速进行财务分析
笔者谈谈在申请国家基金投资评估时,如何快速分析财务报表(即从债权人的角度,而不是股东和投资者的角度)。(一)明确速报分析要点鉴于项目申报的专家评审周期较短,每个项目通常需要15分钟到半小时。同时,各申报单位提供的资料和介绍有限,主要利用提供的项目申报、年度审计报告和会计报表进行分析。一般除了技术因素,从财务角度要把握的重点是:第一,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有保障,考虑基金的支持后,公司是否有能力建设项目。二、公司资金投入产出分析的合理性重点在于公司盈利预测的基础数据是否合理。三是公司的基本面和风险,如大额投融资等,是否会对公司的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二)分析的主要内容:一是项目资金来源。主要看以下几个指标:一是公司净资产、货币资金和流动资产分布情况。如果公司净资产总额、货币资金、流动资产与项目所需投资总额的比例低于项目所需投资的要求,则可能认为资金来源保障存在问题。二是公司资产负债率、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的分布。如果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很高,就意味着很难再借款了。如果一个公司有长期短期贷款,投入固定资产(即“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这几年增加了很多),投入的国家资金很可能被挪用。三是利润表中净利润和销售利润率的变化。有些公司在安排项目投资时会考虑很大比例的“自筹资金”。需要仔细分析利润表,通过分析销售利润率来判断利润是否有持续保障。第四是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利润不一定意味着现金流,但自筹资金对项目的投入一定是“真金白银”,所以要看“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二、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分析。主要看以下几点:一是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指标。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发现有些项目计算的回收期过短,可行性分析不准确。有的时间太长,达不到项目的验收时间要求,往往这类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达不到行业的优秀水平。二是计划现金投入与现金流的匹配。比如在项目申报中,有的公司写明资金投入计划分两年,每年投入240万元。但是当按照24个月做现金流预算时,会发现第一年年末剩余的现金流比较多,第二年就不需要继续投入了。显然,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三是公司对申报项目的投入资本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关系。有些公司往往在申报中列出一定数额的投入资本,以示项目的可行性。他们核对后发现,资产负债表中没有资产,利润表中没有相应的费用,现金流量表中也没有相应的资本流出,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第三,公司基本面和风险。主要看以下几点:一、公司的审计报告。在评价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一家公司出具了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往往会从财务角度给予其较低的评价。如果影响持续经营,可以考虑公司不要国家基金出资。第二是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股东实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申报公司是由个人股东组成的有限公司,在判断其融资能力时应予以考虑。有的公司注册资本低。在回答如何保证资金来源时,有的公司会说增资是股东出的钱。一般来说,自然人股东的增资能力有限,有的会说正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如果项目实施周期短,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周期不确定,将不利于项目的实施,这样的融资实力很难让人信服。第三是公司主要资产的构成和资金用途。近年来,一些高科技公司通过专利技术评估注册成立,通过借贷资金发展起来。大量的无形资产列在资产负债表上,有些在利润表或现金流量表的附注中没有摊销。在实践中,能够快速产生效益的是公司的无形资产,否则就会成为不良资产。如果这类公司2-3年没有变化,可能更适合寻求风险投资,而不是国家专项基金的支持。有些公司的长期投资项目几乎都是股票型基金。作为举报主体,他们没有主要资产,还涉嫌套取国家资金。四是公司现金流支出与公司员工薪酬规模的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