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翔是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的研究员。

男,出生于1973。1996获得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双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分子工程系,2006年获博士学位。2005年6月5438日至2009年3月,在新加坡研究局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所(Agency for Science,Technology and Research,A * Star)担任博士后和研究工程师。2009年3月回到大连化工学院工作,任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和成果包括:(1)高性能聚合物多层膜和杂化膜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主要采用* *价键和* *价/配位逐层混合的策略来提高薄膜的稳定性,实现了耐溶剂、耐高温、高机械强度的聚酰亚胺均质多层薄膜、聚酰亚胺-聚噻吩杂化薄膜和聚酰亚胺-金纳米粒子杂化薄膜。(2)聚合物薄膜表面的纳米结构。开发了一种连续纳米压印技术,可以实现聚合物表面的三维复杂纳米结构。这种结构可以调节材料表面的物理性质,特别是显著改变聚合物膜表面的疏水/亲水性质和水在膜表面的流动方式。(3)氨基硅烷在材料表面组装的优化。揭示了氨基硅烷的分子结构对组装行为的影响,并使组装分子层的伯氨基率达到最大。发现芳香氨基硅烷可以有序地组装在二氧化硅表面,所得分子层的伯氨基率接近100%。这对材料表面的功能化和小分子在材料表面的固定化具有重要意义。上述工作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论文被同行引用报道近80次,申请国际发明专利2项。

目前主要工作是研发用于燃料电池和液流储能电池的新型无氟质子(离子)交换膜,提高膜的导电稳定性和耐久性,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