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李嘉诚在内地投资了哪些公司和实体?

李嘉诚频频以数百亿美元攻击内地。

去年的业绩下降了60%

虽然李嘉诚的香港上市公司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合资企业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获得《亚洲周刊》评选的“2001国际华商500”冠亚军,但2001年度业绩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和香港经济金融风暴影响较大,其中长江实业净利润为72.965438亿港元。面对外围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在年报发布会上,李嘉诚承诺利用集团充裕的现金流和稳定的借贷水平,打造雄厚的资金实力,获得极高的长期信用评级,有利于筹集资金,随时把握投资机会,为股东争取最大利益。

长和系在全球36个国家都有业务,主营业务是长和系的两大支柱产业房地产和电信。全球经济一体化给增长和发展带来了规模效应,但也使企业受到了经济风暴的影响。主营地产的长江实业集团去年从物业收入654.38+0.89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654.38+0.63%,而主营电讯业务的和记黄埔去年收入665.438+0.46亿港元。但由于其去年对3G业务的投资,3654.38+0.2亿港元作为相关投资准备金。虽然李嘉诚多次在各种场合强调香港经济会复苏,但李嘉诚也在内部讨论中承认,现在还不清楚何时开始复苏,前景如何,很多挑战性的问题随时可能出现。一方面,李嘉诚仍继续采用其抄底策略,大量吸纳土地,兴建物业,促进盈利;另一方面,李嘉诚的重心转移到环境好的市场——欧美和内地,尤其是内地市场。李嘉诚说,一般认为欧美经济可以增长三个百分点,内地增长7%,这是最大的增幅。就经济增长而言,目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和中国相比。

中国过去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得到了李嘉诚的青睐,中国入世更坚定了李嘉诚的信心。在一个公开场合,李嘉诚明确表示,长江实业在中国内地投资多年,入世后会有更多商机。有些业务领域过去没有涉及,未来可能会涉及。最重要的是认清方向,抓住机遇。

今年在大陆投资100亿美元

如果说tom.com当年在内地打的是高科技概念牌,今天的昌河航母打的则是更稳健的李嘉诚概念牌。在内地多年的经营经验,让李嘉诚对内地的投资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愿涉足政坛的李嘉诚,通过无数的慈善活动,树立了高大的社会形象和显赫的社会地位,赢得了忠实的合作伙伴,也让企业政府公关更有力量。在这种情况下,长和系已经做好了大打出手的准备。在今年3月举行的年报公布会上,李嘉诚明确表示,长和系今年在内地的投资将在100亿港元的量级。

在房地产行业,除了2001投资1亿元开发的朝阳区东坝“CBD后花园”外,长和系斥资3.9亿元取得上海古北新区14地块土地使用权。据报道,深圳和成都的一些开发项目正在洽谈中。

在港口网络建设方面,李嘉诚将内地港口业务视为未来最重要的投资,珠三角是和记黄埔内地港口业务的大本营。和记黄埔通过扩建厦门海沧港,入股宁波北仑港,明显将战线北移,形成中国沿海港口网络。日前又计划投资青岛,打破了其“做上海以南港口,不做上海以北港口”的港口投资战略初衷。

在通信行业,PCCW宣布与中国电信合资* * *,总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该合资公司最初将专注于为内地金融业拓展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但不排除未来进入其他行业。

在媒体行业,tom.com目前在大中华区拥有多项媒体业务,包括杂志、电台、网站、广告等。继7月初成功收购亚视股份后,李嘉诚的传媒王国更大。

生物科技方面,李嘉诚在成立长江生命科技时表示,生化科技将是集团未来发展的新环节。日前,长江生命科技从长江企业市场分拆出来,随即在港股市场掀起了一股生化股狂潮。据悉,长江实业已在常可投资4.2亿港元,目前在常可有40个注册专利项目。到年底,这个项目的投资将达到近6543.8+0亿港元,未来几年将增加到6543.8+0亿港元甚至6543.8+0亿港元,后期作为收购和投资内地银行的平台。

坐拥巨额资金,李嘉诚领导的长和系正在内地从容谋划,试图通过收购、合资等方式占领多个行业的制高点。

瞄准传统行业

对新兴产业的前瞻性和战略性投资是李嘉诚最擅长的技能之一。进入房地产行业,收购和记黄埔,进入港口运输业,参与基建项目...长和系因为比别人领先一步,所以总是抢第一,实现长远发展。如今,中国大陆的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但长和系对大陆市场的新进攻尤为稳健。总的来说,拓展方向从未偏离传统行业的基础业务,目标主要锁定在房地产、通信、港网、传媒、生物科技五个方面。与全球业务扩张相比,精力缺失。据报道,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尚未向私营企业开放能源管理和运营。

某种程度上,并不是说李嘉诚保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和系作为主角之一,也遭受了2000-2001年全球网络泡沫经济破灭带来的灾难。长和系多年前开始在内地投资,在内地累计投资已超过600亿港元,其中长江实业集团已成为香港最大投资者之一。虽然巨额投资造就了李嘉诚在内地的知名度,但在整体好感度的背后,那些超过65,438+05% ~ 20%的投资失败项目也不容忽视,这对于业绩一向稳定的长和系来说是绝无仅有的。长和系将失败归咎于轻率。早期的tom.com、PCCW、数码港曾经给企业带来了神话般的光环,造就了李泽楷这样的传奇人物,但并没有真正给集团带来实际的商业利益。热潮过后,tom.com和PCCW只剩下李嘉诚领导的长和系一个漂亮的外壳。有鉴于此,李嘉诚在企业中反复强调,在一个激进的时代,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判断。

面对近期内地外资热潮,长和系的动作看似保守,实则霸气十足。所选择的投资行业要么涉及中国大陆的基础建设,如房地产和港口;或者涉及重要行业,如通信、传媒、生物科学等。无论从市场影响力还是营销收入,都能获得稳定的高市场回报。

觊觎国内证券市场

早在2001,李嘉诚在北京参加一个会议的时候,就表达了对内地资本市场融资的兴趣。

虽然国家还没有出台关于境外公司在内地证券市场上市的政策,但像长和系这样的企业一直在等待和努力。长和系作为国际化企业,必然会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但如果能在国内上市,至少可以减缓国外市场对企业管理的冲击。另一方面,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也可以加强企业与内地的经济融合。

在那次会议上,李嘉诚还表示,在中国内地股票市场上市不仅有利于内地投资者,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长和系一直在为此做准备和等待。李嘉诚近日宣布长和系将大量持有中国银行(香港)股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分析认为,李嘉诚希望长和系能以内地公司为母公司,整合更多以法人资本为主的资本,以利于未来尽快在内地上市。来自长和系的消息称,未来不排除子公司在内地借壳上市。本报记者卢一楠

李嘉诚频频出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国内外的实业家带来了新的机遇。擅长长袖善舞的李嘉诚凭借对市场涨跌的敏锐嗅觉再次出击。最近她凭借雄厚的资金优势,动作频频,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继5月份以7000万美元投资青岛轮胎制造业后,6月5438+00日,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和系”)主席李嘉诚在特别股东大会上表示,两家公司将通过公开发售的方式持有中银(香港)更多股份。紧接着,在7月12日,PCCW宣布将与中国电信成立合资公司,为内地金融行业提供it企业解决方案。据悉,合资公司总投资约2亿元,PCCW取得了公司的经营权,合资公司的收入可计入PCCW账户。中国电信将持有合资公司565,438+0.5%的股权,PCCW将持有48.5%的股权。今年下半年,长和系的类似消息还会继续传出。

长和系的一系列投资,涉及领域、地域、时间段之广,前所未有,为李嘉诚蓄谋已久的内地霸权埋下伏笔。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参与内地业务拓展的长和系员工,了解了部分长和系近期在内地快速“增兵”的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