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的开题报告
国际贸易概述
1,什么是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国际贸易是商品和服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组成,所以有时被称为进出口贸易。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说,国际贸易就是对外贸易。
2.国际贸易是如何产生的?
国际贸易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国际贸易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国家的形成。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些剩余商品在国家之间进行交换,产生了国际贸易。
3、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区别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和服务的交换。因此,当提到对外贸易时,我们应该指明具体的国家。比如中国的对外贸易;一些岛国,如英国和日本,也把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分类
首先,根据商品运动的方向,国际贸易可以分为
1.进口贸易:将外国商品或服务进口到国内市场销售。
2.出口贸易:将国内商品或服务出口到国外市场销售。
3、转口贸易(Transit Trade):A国的货物通过C国的领土运输到B国的市场上进行销售。
就过境贸易而言。目前,世贸组织成员之间不从事过境贸易,因为过境贸易阻碍了国际贸易。
第二,根据商品的形式,国际贸易可以分为
1.有形贸易:以实物形式进行的货物进出口。
2.无形贸易:没有实物形态的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比如机器、设备、家具等。都是实物形态的商品,这些商品的进出口被称为有形贸易。专利使用权转让、旅游、金融保险企业提供的跨国服务等。都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商品,它们的进出口被称为无形贸易。
三、根据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国际贸易可分为
1.直接贸易:指商品生产国和商品消费国不经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贸易的出口国叫直接出口,进口国叫直接进口。
2.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指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在间接贸易中,生产者称为间接出口者,消费者称为间接进口者,而第三国是转口贸易者,第三国从事转口贸易。
比如战后的伊拉克有一些商机,但是风险也很大。我国一些企业向伊拉克出口货物时,大多是先将货物销往伊拉克周边国家,再从伊拉克周边国家转口到伊拉克。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的主要特征
国际货物贸易属于商品交换的范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没有区别,但由于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因此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国际货物贸易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措施和法律制度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和社会习俗带来的差异,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2.国际货物贸易一般数量多、金额大、运输距离长、履约时间长,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大于国内贸易。
3.国际货物贸易很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化、双边关系和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
4.除了双方,国际货物贸易还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配合与协作,过程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
这里主要是对比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
一、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 * *同性
1,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相同;
2、有* * *同样的商品运动方式;
3.基本功能是一样的,都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第二,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区别
1,各国经济政策不同;
2.不同的语言、法律和习俗;
3.各国货币、度量衡、海关制度存在差异;
4.国际贸易的商业风险大于国内贸易。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统计分析指标
1,交易量和交易量
贸易额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额,贸易额是排除价格变动影响后的贸易额。通过贸易量可以比较不同时期的贸易规模。这里有三个概念需要掌握。
(1)对外贸易的价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总额的总和。
一般来说,用本国货币表示,也可以用国际通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以美元表示;各国统计有形货物时,出口按离岸价计算,进口按到岸价计算;无形商品不申报,海关没有统计。
(2)国际贸易额:(国际贸易价值)是世界各国以货币表示的对外贸易价值的综合,也称国际贸易价值。等于一定时期内按FOB价格计算的出口贸易额之和。
(3)贸易额:贸易额是为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准确反映国际贸易或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而建立的指标。计算时,将报告期内的贸易额除以基于某一固定年份确定的价格指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额(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个值称为报告期内的贸易额。
贸易额可分为国际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额以及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
2.贸易平衡
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1)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在国内也叫“出口超过进口”:是指一定时期内出口量大于进口量。
(2)贸易逆差,在中国也叫进口大于出口和逆差,是指一定时期内出口量小于进口量。
(3)贸易平衡:即一定时期内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一般认为贸易顺差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所以各国都追求贸易顺差。然而,大量的顺差往往会导致贸易争端。比如日美汽车贸易战。
3.国际贸易术语
国际贸易术语: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较关系,也称进口平价或汇率平价。表示出口一个单位的货物可以兑换多少单位的进口货物。显然,你拿回来的进口货越多越好。不同时期贸易条件的变化通常用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贸易条件指数是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除以进口价格指数再乘以100(假设基期贸易条件指数为100)。
报告期内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有所改善。
报告期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更差。
4.贸易的商品结构
贸易的构成是各种商品在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这涉及到一个商品分类问题,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
(1)联合国秘书处标准国际贸易分类:有形货物依次分为10大类,其中0-14大类称为初级货物,5-18大类称为制成品,第九大类为未分类的其他货物。进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和成品的比重,表明了贸易的商品结构。
(2)按生产一种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分类,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和其他要素密集型商品。
5.贸易的地理方向
(1)外贸方向
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是指进口商品的原产国和出口商品的消费国的分布,表示该国与世界各地区、各国的经贸联系程度。
例如,2003年,中国前十大进口来源地为日本、欧盟、台湾省、东盟、韩国、美国、香港、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巴西。2003年,中国前十大出口市场分别是美国、香港、欧盟、日本、东盟、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基于此,2003年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按进出口总额计)分别是日本、美国、欧盟、香港、东盟、韩国、台湾省、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2)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
它指的是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货物流动,即各个地区和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或进口)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例来表示。
例如,2003年,世界商品出口排名前八位的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中国、英国、加拿大和意大利。2003年全球排名前八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和加拿大。
6.贸易依存度
对外依存度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外向程度的基本指标。指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中隐藏在汇率机制中的剥削
青年学者刘舟在《资本时代的最大资本》一文中,发现了现行国际汇率机制所包含的剥削。揭露了隐藏在国际汇率机制中的剥削秘密。本文认为:
现行国际汇率机制是现行不平等国际经贸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利于“少数盘剥世界的国家”的汇率机制。
例如,将65,438+0美元兑换成7.5元人民币。一个美国人有8000美元是很平常的事。但是,这个美国人把这8000美元拿到中国去换成人民币,就是6万人民币。在中国物价极低,美国物价极高的情况下,在中国用6万元购买的实物价值比在美国用8000美元购买的要高出许多倍。也就是说,这个美国人带着这8000美元来到中国,没有生产,没有劳动,没有承担任何投资风险。这8000美元实现了资本的双重增值和资本的双重盈利。这部分增值利润从哪里来?是免费拿中国人民的血汗换来的。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是这样,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也是这样——就是发展中国家物价低,货币汇率低,而发达国家物价高,货币汇率高(日本的情况不一样,日元汇率低但日本物价极高,所以欧美国家的人来日本就觉得没钱。而欧美国家的人,来到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却觉得自己很有钱,因为一方面可以用自己的货币兑换去的国家的货币,另一方面去的国家的物价比自己低得可怕。所以他们在自己国家只能买一根火柴,在发展中国家可以买一盒火柴甚至更多。这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现实)。因此,现行的国际货币汇率机制是一种极其反动的汇率机制,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一种非常隐蔽的工具。其存在的真正基础是国际权力关系,其基本内容是由殖民时代的殖民掠夺关系决定并逐渐演变而来的。它与不平等的国际经贸秩序的其他部分一起,成为发达国家和平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而这种所谓的和平掠夺是殖民时代武装掠夺的延续。(真正平等的汇率机制,基本上应该是以各国的物价指数为主要的基本指标。因为较低的价格意味着其货币包含更多的实物,所以其汇率应该相对较高;更高的价格意味着它的货币包含更少的实物,因此它的汇率应该相对较低。这是最明显的道理)。
文章还认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家(尤其是跨国财团中的资本家)显然是依靠自己的资本和管理方法在国际市场上获利的。但他们的绝大部分利润实际上主要是通过不平等的国际贸易机制实现的。我们知道,目前不平等的国际贸易机制是历史形成的。它是历史上殖民国家武力征服的产物,直到现在还在用武力维持。因此,毫无疑问,当发达国家的资本家在国际市场上和平获利时,他们实质上是在进行一场和平掠夺;当他们在进行这种虚伪的和平掠夺时,他们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新意义上的武装掠夺,他们实质上是在参与一场跨越历史时代的血腥肮脏的掠夺战争。资本家是这场肮脏战争的受益者和使者。他们的利润取决于各自国家的历史武力,也取决于现在的武力,所以说到底,他们是在武力赚钱,他们还是在赚战争钱。所以资本时代最大的资本不是资本而是暴力。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中的平行进口
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关系的日益密切,在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交叉领域出现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平行进口是典型的由知识产权保护引发的国际贸易问题。
所谓平行进口,一般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或独占被许可人是否有权禁止合法生产的产品从国外进口的问题,即在国际贸易中,合法持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一方通过合法途径将产品进口到知识产权保护国,并在未经进口国相关知识产权权利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销售。从本质上讲,平行进口反映了知识产权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冲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矛盾,正逐渐成为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热点。
事实上,无论是从法律规定还是司法保护的角度来看,我国对平行进口的法律规制都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在国际层面,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签约国,缔结并参加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一系列重要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条约。这些条约基本上不处理平行进口问题,或者将这部分问题留给缔约方自己解决。这样,我国与平行进口相关的法律问题主要依据国内法解决。而我国知识产权的三部基本法,即《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并不涉及“平行进口”的问题。同样,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外贸易法、海关法等本应涉及平行进口内容的法律也没有涉及这一领域。
目前我国没有平行进口的法律依据,导致现实生活中平行进口的现象远远多于向法院提起诉讼。知识产权人没有办法界定自己的权利,也不知道我们对平行进口的态度。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产品生产成本较低,且之前对进口商品一直采取高关税政策,因此平行进口到中国的案例还不多见。但是,从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来看,平行进口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例如,中国贸易壁垒的减少将为具有潜在平行进口趋势的现有商品打开大门。关税和配额的大幅降低,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水货商的交易成本,增加了水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通过走私渠道进入国内的水货产品转为正规渠道,增加了水货的流量。此外,由于进口配额许可和市场准入的弱化,企业的外贸经营权将得以实现,这也为平行进口在中国的发生准备了制度前提。而且,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企业作为出口商向国外出口知识产权产品引发的平行进口纠纷很多。因此,企业必须对国际贸易中的平行进口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平行进口进行系统的认定和规范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制度建立之前,企业应对平行进口的基本含义和可能产生的后果有必要的了解,以便在充分估计各种市场风险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