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生的学术成就。

朱冬生教授在1991获得博士学位。他从事科研工作以来,为传热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学术成果。

研究方向:纳米能源及节能减排系统;新能源热泵增焓节能技术

主要从事纳米能源及高效节能节水换热设备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涉及纳米流体多相流及纳米能源温差芯片发电、余热高效回收、发电技术、太阳能、热泵增焓、储能技术、特种气体净化技术及节能节水高效换热设备。提出了三维变空间、变流场可控湍流高效节能换热器的设计方法,通过三维变结构加工技术发明了新一代高效节能换热器。

设计了一系列高效节能小温差换热器和新一代高效节能换热器,适用于节能、节水、多尘、污染余热回收。可应用于制冷行业中各种规格的管壳式水冷式冷凝器、海水冷凝器、管壳式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石油、化工、炼油行业的换热器和电力行业的换热器:低压加热器、油冷却器、大型冷凝式冷凝器得到应用和推广。

主持广东省“启航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计划、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省市科技计划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多项成果。

授权专利50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获得8项科研鉴定成果,其中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发表论文400余篇,著作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