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的创新城市报告
2013年8月18日,由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城市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科学评价课题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创新报告(2013)》在京发布。《中国城市创新报告(2013)》以“创新基础条件与支撑能力、技术产业化能力、品牌创新能力”为主体框架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形成了城市创新能力的综合及专项排名。
评测结果显示,在综合创新能力排在前10位城市如下:
副省级以上城市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杭州市、广州市、天津市、南京市、厦门市、大连市、宁波市;
地市级城市分别是:苏州市、东莞市、佛山市、无锡市、中山市、珠海市、常州市、嘉兴市、长沙市、绍兴市;
县级城市分别是:昆山市、江阴市、常熟市、晋江市、吴江市、张家港市、宜兴市、义乌市、诸暨市、即墨市。
从综合评测排名的前十名城市分布可以看出以下几点内容。
(1)中国创新型城市呈现三大集群分布特征。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城市占据绝对优势,综合评测前十名的副省级(含)以上城市、地级城市和县级城市几乎均为东部城市,中部和西部只有一个城市进入前十名的行列。长三角城市依然是中国城市创新的中坚力量。在副省级 (含)以上城市中,有2个隶属浙江,1个隶属江苏,加上上海市***4个城市位于长三角地区;在地级城市中,有3个隶属江苏省,2个隶属浙江省,***有5个城市位于长三角地区;在县级城市中有8个城市位于长三角地区。该区域创新力明显较强。其次就是珠三角地区,综合测评前十名的城市中地级城市中有4个城市位于珠三角地区。北京和天津,长三角,珠三角构成了中国由北至南三大城市创新集群。
(2)创新型国家战略推广成效显著,中西部地区部分城市进入创新能力排名前列。中***十七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之后,为推动一批城市(区)进入创新型试点行列,示范带动更多城市(区)走创新发展道路,2005年以来,科技部先后确定了45个城市开展科技创新试点,并取得了积极进展;此次进入排名前列的长沙为中部城市。以长沙市为例。长沙市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主要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与协调会议。由科技局牵头,编制了《长沙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5)》,根据该方案制定了《长沙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整合资源,出台了招商引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的政策。同时长沙市财政逐年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科技发展专项经费由2006年的7700万元增长到2.442亿元,创新服务体系日益完善。2010年长沙申请专利9071件,同比增长47%,“三一”专利授权总量达1356件,年均增幅为50%。
(3)体制机制优势是保持创新能力的根源。与上年相比,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的格局没有发生变化。在城市排名中,副省级(含)以上城市中的北京和上海,地级城市中的苏州、东莞和佛山,县级城市中的昆山和江阴多次位于城市创新能力排名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