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概况

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8月,于1995年8月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位于巢湖市东北部,管辖面积61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438+多万,是安徽省第二投资环境“十大开发区”之一。2004年被国务院批准保留为大型省级开发区;2009年获批成为省级台湾省工业园区;同年4月,被授予“安徽省第二届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荣誉称号;8月,2011划归合肥市直管,成为合肥市四大开发区之一。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合肥安全食品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单品电商产业孵化基地、最具潜力旅游度假目的地、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第十届文明单位、2015中国工业园区成长力量100强等。区内的郁金香高地风景区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巢湖经济开发区,位于合肥最东部,是省会经济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区之一。目前,全区管辖面积61平方公里,其中整体产业规划区20平方公里,温泉养生度假区10平方公里,高铁站区5平方公里,近期计划扩展至100平方公里。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4亿元,同比增长18%;工业总产值55.2亿元,增长38.5%,工业增加值131亿元,增长30%。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1.5亿元,增长31.8%;一般预算收入4065.438亿元,增长65.438+07.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775万元,增长24.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7亿元,增长54.2%。其中,工业投资40.3亿元,同比增长31.3%;技术改造投资654.38+0.54亿元,增长44.7%;进出口总额6543.8亿美元,增长7%。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增速均居全市首位。

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3.7亿元,同比增长15.9%;工业总产值72.2亿元,增长30.7%;工业增加值6543.8+0.72亿元,增长20%。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8654.38亿元,增长58.5%;财政收入4.3亿元,增长7.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9亿元,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2亿元,增长36.9%。其中,工业投资60.6亿元,增长55.4%;技术改造投资22.9亿元,增长52%;进出口总额65438美元+0.1亿美元,增长17.8%。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居全市首位。

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合芜宁“金三角”腹地和合肥经济圈、皖江示范区中心,何超至芜湖高速、常合高速、淮南铁路复线、在建的京福高铁穿境而过,商合杭高铁即将开工,合肥、南京国际机场和芜湖、南京外贸码头近在咫尺,形成了一条过江入海的快速通道。

这个行业已经初具规模。20125.7亿元引进省外资金,同比增长3.714%,其中省外工业项目投资10568亿元,同比增长31.44%。实际利用外资7005万美元,增长32.44%。目前,北大未名、上海圣三松、中国网库、广通汽车等国内外企业集团相继落户。

基础设施完善。2013年道路15,安置房66.9万平方米,公租房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4.8万平方米。现有110KV变电站3座,10000吨工业废水和40000吨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日供水能力50000吨,日供应管道天然气80000立方米。供电、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管网和10KV供电线路覆盖园区,满足各类投资需求。

转型升级加快。目前有工业企业44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2013年新增监管企业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家,创新型企业3家,优质小微企业18家,“双千工程”入库项目24个,批发零售企业5家,进出口企业2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1件,申报专利150余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约80件,发明专利2件。高新技术产品3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6家。

温泉资源的开发。半汤自古就有“九福之地”的美誉。温泉水温40-62℃,日出水量2600吨。冷泉水温20℃左右,日出水量近万吨。半汤冷暖泉具有极其珍贵的开发利用价值。2013年对温泉、冷泉资源进行保护和成分研究,减少地下水开采,涵养温泉水源,集中控制温泉水量70%。同时,完成龙泉路、唐山路6公里建设,完成花园路20公里、保护林管理室300平方米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