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工业安全技术要求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源泉,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中国一直非常重视创新的力量。近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为提高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增强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国防科工局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对构建协同高效的国防科研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的协同创新环境作出了全面部署。

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表示,推进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是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际举措,对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完善国防工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到2020年,国防科技工业基本建成符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真正成为国家科技创新高地和高端创新人才高地,更好地履行“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荣职责。

《意见》提出,将按照建立“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要求,构建完整高效、开放集成的国防科研体系,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各司其职、协同合作、激发创新活力。规划设立若干个国防领域国家实验室,不断优化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国防学科重点实验室布局。创建一批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高校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立的高校开展“双一流”特别是一流学科建设。建立国防创新战略联盟关键技术,构建技术研发、专利享有和成果转化推广的平台和机制。

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意见》明确提出,遵循科技创新规律,聚焦科技创新活动薄弱环节,加强统筹部署和系统研究,促进创新链条各环节均衡发展、有序衔接。全面实施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聚焦长期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的深层次基础问题,聚焦基础技术和高端装备、关键材料、军工标准计量和质量等领域,加强科研、条件、人才、政策的集成设计和协同攻关,着力突破一批需求迫切、制约严重、关系长远发展的关键技术。

为充分发挥政策制度的导向作用和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知识成果、设备设施等科技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意见》对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作出了具体部署,将抓紧建立规划衔接和信息共享机制、需求对接和成果转化机制, 军事特殊人才基础研究创新培养应用机制、第一个行动计划支持机制、计量标准协调发展机制。 同时,发挥民间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优势,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或独立承担军工科研任务;制定国防科技资源开放获取管理办法,发布开放目录项目清单,建立国防科技创新平台和科研设备设施开放获取长效机制。

国防科工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科技工业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以下成果:与天宫对接, 与嫦娥探月,航母入列,与蛟龙潜水,大运会首飞,华龙开工建设。 截至2015年底,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共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5人,两院院士130余人。“十二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占同期国家同级奖励的25%。

据悉,两年来,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多项改革措施出台实施。增设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推进国防科技奖励改革。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开放,首批推动800多项重大军事试验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全行业开放。与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国防特色大学,加强国防特色学科建设,扩大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目前,已形成包括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在内的国防科技创新基地体系。

文章链接:中国安防展网/news /news/detail/47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