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电灯?
早在1821,英国科学家大卫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电灯,叫做弧光灯。这种电灯用碳棒做灯丝。虽然能发出亮光,但很刺眼,耗电多,寿命短,不实用。
“弧光灯不实用,我必须发明一种光线柔和的电灯,可以供千家万户使用。”爱迪生下定决心。于是他开始用这种材料做灯丝进行实验:用传统的碳带做灯丝,通电后灯丝就断了。钌、铬等金属作为灯丝,通电后燃烧一段时间。使用铂丝作为灯丝,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就这样,爱迪生用60个进行了实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许多专家认为电灯的前途是暗淡的。一些英国著名专家甚至嘲讽爱迪生的研究“毫无意义”。也有记者报道说“爱迪生的理想成了泡影”
面对失败和一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缩。他知道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爱迪生在灯泡里放了一根碳化棉线。这时夜幕降临,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出来,把灯泡装在灯座上。一切准备就绪,大家静静等待结果。当电源打开时,灯泡发出金色的光芒,使得整个实验室都亮了起来。经过38+03个月的努力,尝试了6000多种材料,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
但是这道光能持续多久呢?1小时,2小时,3小时...这盏灯亮了45个小时,灯丝才烧断。这是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这一天——1879 10 10月21日,后来被定为电灯发明日。
“45小时还是太短了,它的寿命必须延长到几百甚至几千小时。”爱迪生没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悦,而是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爱迪生进一步实验后发现,最好用碳化的日本竹丝做灯丝。首先,他开始大规模生产电灯。他安装了研究船“Janette”上生产的第一批灯泡,以便研究人员有更多的工作时间。从那以后,电灯就在普通人的家里使用了。
后来,人们一直使用这种带有竹丝的灯泡。几十年后又进行了改进,即采用钨丝作为灯丝,灯泡内充入惰性气体氮气或氩气。这样,灯泡的寿命就延长了很多。这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