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姓的传统文化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襄阳郡:东汉朝建安十三年戊子(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宜城县、当阳县、远安县等一带,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晋朝时期入为荆州治所。南北朝时期梁国置为南雍州,西魏改为襄州。隋朝时期改为襄阳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高宗李渊平定王世充后,改为襄州,因原隋朝旧名而领襄阳、安养、汉南、义清、南漳、常平六县。州置山南道行台,统交、广、安、黄、寿等二百五十七州。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撤酂州,以阴城、谷城二县来属于。唐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罢行台为都督府,督襄、邓、唐、均、淅、重七州。唐朝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废重州,以荆山县来属于。唐朝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废都督府。唐朝贞观八年甲午(公元634年)废鄀州,以率道、乐乡二县来属于。又撤常平入襄阳,撤阴城入谷城,撤南津入义清,撤汉南入率道。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襄阳郡。唐朝天宝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置防御使。唐朝乾元元年甲午(公元874年)复为襄州。唐朝上元二年乙亥(公元675年)置襄州节度使,领襄、邓、均、房、金、商等州,自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辖领襄阳、邓城、谷城、义清、南漳、乐乡诸县。以后襄阳为历朝郡、州、道、府之治所。

长沙郡:周朝即有该地,战国时期楚国始建郡,秦灭楚后承之,治所在临湘(今湖南长沙),其时辖地在今湖南省东部、南部一带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全州市、广东省连县、阳山县等地。西汉改郡为长沙国,东汉仍改回为郡。

罗州:即广东省湛江市属廉江市。廉江地处雷州半岛北部,粤桂边界,扼粤桂两省交通要冲。廉江,古称罗州。始建前在秦朝时期属象郡地。汉朝时期属合浦县地。晋朝时期属高凉郡高凉县地。南朝宋、齐时期为高凉郡罗州县地。南朝梁、陈时期为罗州高兴郡石龙县地。隋朝时期属高州高凉郡石龙县地。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石龙县建石城县,属罗州,唐玄宗天宝元年,以濂江河取名,易名为濂江县。南汉时期属罗州。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废罗州并废濂江、干水县,划入吴川,属辩州。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改辩州为化州。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76年),复析吴川西乡置石城县,属化州。元朝时期属化州路。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属化州府。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属化州。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属高州府。清朝时期属高州府。民国元年~三年(公元1912~1924年)属高州道。民国三年改石城县为廉江县,属高州道。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废除道制,属高州善后处。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属高雷廉钦琼崖罗阳八属联军总指挥部。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八属联军全部覆灭后,属广东南路行政公署。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属广东省第七行政区公署。民国三十八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公元1949年),属广东省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1月11日廉江县城解放,属广东南路专员公署。1950年9月属高雷专区。1952年11月属广东粤西行政区。1956年2月属广东省湛江专区。1959年1月,廉江、遂溪、海康(南渡河以北部分)三县合并为雷北县,属广东省湛江专区。1960年11月雷北县易名为雷州县,届广东湛江专区。1961年3月撤销雷州县,恢复廉江、遂溪、海康三县。按原县区域分治和归属。1978年9月属广东省湛江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9月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属湛江市。1993年12月经国务批准,廉江撤县设市(二类市),归广东省直辖,并委托湛江市代管。 豫章堂:以望立堂。

尊尧堂:宋朝时候,豫章人罗从彦是大儒陈颐、程颢的再传弟子。他谨慎地遵守老师的教训,隐居不愿做官,传朱熹的理学,著有《尊尧录》。人们称他“豫章先生”。清朝人廖绍朱在《罗氏族谱序》中云:“罗氏之先系出周之罗国,厥后子孙以国为姓。汉大农令怀汉公(即珠公)肇迁豫章,世为豫章罗氏。”民国学者罗元鲲考证,罗珠“实为罗氏鼻祖,分布天下者皆其后也”,故豫章为罗氏郡望。豫章堂号源此。 湖南邵阳罗氏族谱,(清)罗朝扬等纂修,清嘉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长沙罗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五卷、次三卷,(民国)罗希佛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第二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浏阳、长沙罗氏二修族谱,首两卷,(清)罗华、罗位云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卷首上、下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浏阳、长沙罗氏三修族谱,(清)罗泰阶、罗寿仁、罗贞卿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9年)丕振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益阳罗氏重修族谱,(清)罗联俊等纂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72年)豫章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罗氏续修族谱,(清)罗光炳、罗隆俊等纂修,清道光七年豫章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罗氏八修宗谱,(清)罗斐成纂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罗氏九修族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罗庶丹、罗肿甫等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谕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罗氏续修支谱四卷,(清)罗汇唐罗文动罗湘南等纂修,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上湘田心罗氏族谱七卷,首一卷,(清)罗大谱、罗大胄等纂修,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明德堂木活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衡阳,湘潭六甲罗氏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尊敬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遗训、寿序两部份。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邵阳罗氏六修族谱,首一卷,(清)罗楚书、罗光黻修罗光昌纂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豫章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邵阳,祁阳铁塘罗氏八修族谱二十七卷,首一卷,(民国)罗培晃、罗远湄等修罗基滋等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崇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六卷、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图书馆。

湖南邵陵罗氏族谱首一卷,(清)罗玉峰修罗凌云罗家声等纂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图书馆。

湖南邵陵罗氏族谱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罗伯定、罗伯谨等纂修,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新化罗氏重修族谱,首一卷,著者待考,清乾隆九年(公元1883年)新化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新化罗氏续修宗谱,首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新化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第一~四册,纪事至清光绪九年止。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新化罗氏续修宗谱,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宣统年间新化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纪事至清宣统年间。现被收藏在湖南图书馆。

湖南新化罗氏续修宗谱首四卷,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新化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八十八卷、卷首第二~四下册,纪事至清宣统元年。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新化罗氏通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民国)罗元鲲修、罗联焘等纂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正编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四川简阳罗氏族谱四卷,(清)罗元镒编,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简阳罗氏祠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彭县罗氏支谱,(民国)罗启聪等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内江罗氏族谱八卷,(民国)罗懋昭等续修,民国年间内江罗氏祠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卷、第八卷。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浙江上虞罗氏支分谱,(清)罗振玉等纂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董山罗氏宗谱辑略,(清)罗贵岑等辑略,清康熙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慈溪罗氏宗谱十卷,(清)罗兆鹏等纂修,清乾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慈溪罗氏宗谱三十五卷,首两卷,(民国)罗贤赞等纂修,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无为罗氏四修宗谱六卷,(清)罗鸿远等纂修,清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豫章罗氏重修宗谱,(清)罗宪通等纂修,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罗氏重修宗谱,著者待考,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罗氏庙事志七卷,(清)罗应鹤著,明万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罗氏家谱,(清)罗万锦、罗万绣纂修,稿本。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大 成 谱 派 衍(全国通行班次)罗氏族谱字辈

旧派 珠公43世 <盛>字辈起

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  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 日新,德业世常录。

新派

忠孝传鸿烈,芳名震豫章;历朝荣显位,奕代佐元良。  理学垂声久,英才毓瑞长;宗支同绍述,焕发衍嘉祥。

山东菏泽罗氏字辈:“真梓世袍 文士自樊 思怀克秀 清明传玉永 衍述继续常 守正行大道 宗圣兆吉昌 本固恩德广 源修庆善祥 家风忠厚显 建业兴隆扬 友谊照全国 启承繁万乡 根基盘石定 同心辅鲁邦”。

湖南桑植、湖北仙桃、红花堤罗氏字辈:“季道伏存暹人宏大士万瑞嗣胤延世益昌启俊贤自承祖宗德文国福朝先荣显旌加远希绍永兴蕃”。

湖南安化罗氏字辈:“辰梦文兴绍远泰万天寿日祥光发鸿开俊彦正芳华贤才昌盛宗英拔慎守先贤烈昌隆代贵荣绵延敷善泽蔚焕益明新礼义贻来哲诗书训后人道高期立达教迪久同遵辅佐贻梁栋仪型重玉金辉煌馀藻采培植积兰芬麟瑞资钟毓鹏程庆允升源长咸锡福嘉运启崇英”。

湖南滦湾罗氏字辈:“教振家声大宜克笃茂本培元植基广泽迪惟前光恒崇先烈继序其荣宏开佑锡”。

湖北天门罗氏字辈:“楚用钦邦世显文方盛永吉祥士宝其昌功德远扬笃滇贤良赞绪丕美家道之光”。

湖北安陆罗氏字辈: “正大光明国修齐治平传昌家仁义礼信尊贤忠良华方万载世久增常和卫兴邦。”

重庆南川区水江罗氏字辈:应汝祖宗庆,兴旺佐朝廷。正大光明远,洪先在高升。水江罗强。

湖南桑植城关镇罗氏(包括湖北仙桃、红花堤等地同族)的派次 是:

季道伏存暹,人宏大士万,瑞嗣胤延世,益昌启俊贤,

自承祖宗德,文国福朝先,荣显旌加远,希绍永兴蕃。

湖南安化罗氏(杞公)老派语***28字:

辰梦文兴绍远泰,万天寿日祥光发,鸿开俊彦正芳华,贤才昌盛宗英拔。

新派语***80字:

慎守先贤烈,昌隆代贵荣,绵延敷善泽,蔚焕益明新,

礼义贻来哲,诗书训后人,道高期立达,教迪久同遵,

辅佐贻梁栋,仪型重玉金,辉煌馀藻采,培植积兰芬,

麟瑞资钟毓,鹏程庆允升,源长咸锡福,嘉运启崇英。

湖南滦湾市罗氏派次为32字:

教振家声 大宜克笃 茂本培元 植基广泽

迪惟前光 恒崇先烈 继序其荣 宏开佑锡

湖北天门罗氏所用派序为:

楚用钦邦世显文方 盛永吉祥 士宝其昌(罗钦顺立)

功德远扬 笃滇贤良 赞绪丕美 家道之光(民国时新增)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毛坝镇弹子村罗姓字辈

崇烈万世光启元怀远扬 鸿儒宣章德抡魁占贤良(罗翊声)

广东揭阳、棉湖、普宁、潮州罗氏所用派序为:

国朝凤宣隐 克仕光恩文

邦端贞德裕 世绍礼义尊

尧舜宗英俊 孔曾道永存

天嘉明福善 万有继凳云

承平开泰运 先哲衍经论

益智连科捷 蓝田耀玉琨

湖北荆州公安罗氏所用派序为35字(罗荣):

至大万庭文 于依之国士

洪才光祖德 遗安承先代

礼学少书香 孝友家为政

功名博永昌

重庆奉节罗氏所用派序为32字:

北京凤鸣 绍运天仕

元言联映 国远永启

祯祥瑞世 弘扬华夏

四维孔兴 豫章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