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品牌在楚青雨之后

Harbeth(雨后初晴)

雨后初晴是英国著名音箱品牌。

最后说说著名的“BBC音箱”。哈贝斯是典型的BBC工厂。它的创始人是3/5A的设计师之一达德利·哈伍德。达德利·哈伍德(Dudley Harwood)和斯潘塞·休斯(Andrew Hughes)这两位曾经在BBC音箱研发部门工作过的首席设计师,创造了海尔伍德创立的楚清和休斯创立的斯彭多尔(Spendor)两个著名的音响品牌。时至今日,雨后的楚清老厂依然忠实地传承着BBC监听音箱的传统。目前,除了BBC授权继续生产LS5/12a音箱外,楚青从Monitor 20、Monitor 30到Monitor 40的监听音箱系列,实际上分别是原BBC LS3/5a、Monitor LS5/9、Monitor LS5/8的克隆版,甚至音箱的音量和尺寸都相差无几。当然不同的是,楚青的监听音箱在雨后换上了更现代的材质和更精良的组件。

下面简单说说“BBC音箱”和这些BBC工厂的由来。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广播公司(BBC)完全取代了用于语言和音乐监控的扬声器。斯潘塞·休斯和达德利·哈伍德负责设计这一代扬声器。设计要求实际上是为了突出声音再现的真实性,并兼顾古典音乐。对带宽和动态范围没有刻意要求,实际应用中甚至不考虑立体声广播,经常使用单扬声器!

Harbeth(雨后初晴)扬声器

别忘了,这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在推广调频广播的时期,还没有数字录音呢!为了达到这个看似技术要求不高,现在看似人文内涵丰富的设计要求,设计师基于敏锐的人耳声音和英伦传统保守务实的风格,选择了简单的两路声音分离方案。

同时,单元、隔音板、箱体的尺寸和结构都经过了锤炼,取舍很明确:以降低扬声器灵敏度、收窄带宽、牺牲动态范围和最大声压为代价。

这个明确的选择,有得有失。以体积最小、专为移动面试监控设计的3/5A为例。因为密封盒小,低灵敏度单元和复杂的分音器,灵敏度低至前所未有的82dB/W/M,体积小,但失真度极低,全频连接无缝。中高音润泽飘逸,语言声音扎实。唱歌,弦乐,钢琴都受益。它改装成立体声后,配有三脚架,由先进的功放驱动,其音场、电平、定位都非常出色,让当时的人们惊讶为前所未有的奇迹,似乎是“无意”的,但现在看来并不奇怪。

Harbeth(雨后初晴)

而调频广播的高端带宽仅达到14000Hz,这使得设计师在设计5/9中型监听箱和5/8大型监听箱(使用中音单元代替正统高音单元)时,敢于使用中音质感极佳、高音延伸不足的Audax大口径丝球单元,以获得无敌的中音质感。

这个方法也是后来ATC音箱的绝招。至于低音单元,采用了透明厚聚丙烯橡胶盆单元。这种单元畸变小,效率低,阻尼特性与纸盆单元有很大不同。它的音色很慢,又黑又粘。要驯服它,扬长避短,就要在隔音板和盒子上仔细校准声音,还要测量身体,很有挑战性。事实上,5/9和5/8之后,两位老师傅退休了,BBC的接班人也不再使用本单位的优秀作品。真的叫做“将军去,树倒猢狲散”,所以音箱的设计很难。

Harbeth(雨后初晴)

当时和BBC项目相关的,还有让罗杰斯音箱5/9和5/8的透明盆低音单元。另一方面,KEF为3/5A提供特殊的B110低音和T27高音单元。从那以后,休斯和哈伍德退役了。为了不埋没一生的心血,“发挥余热”,他们已经各自开了一家小公司,继续在家里开发音箱。老哈伍德先生经营哈贝斯。此时的“BBC音箱”已经得到了音响行业的推广,成为了发烧圈的传奇。很多各国的音响代理商都慕名而来,尤其是日本和香港的发烧圈,对哈伍德的声音品味非常推崇。香港经纪人称之为“雨后初晴”,很形象。

哈伍德作为BBC box的原创设计师,在校正声音时自然会保持其迷人的中频。同时,哈伍德知道现在的发烧友对高频空气感和解析力的要求与过去不同,适度增加了高频的延伸,而低频崇尚宽松自然,速度感与古典音乐最为合拍。基于一生的技能修炼,老师傅自己调音,她的声音赢得了很多有品味的知音。但老先生年事已高,不善管理,哈贝斯只是家庭作坊,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1986年,年轻的艾伦·肖出现了,哈伍德先生把公司交给了他。Harbeth在保持BBC原有传统的同时,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道路。艾伦·肖管理有方,市场观念正确。先是向BBC申请了执照,恢复了香港最畅销的3/5A制造。同时他推出了紧凑型作为中型书柜的代表作,然后完成了哈伍德留下的最后一个设计MK-V的制作,也就是现在的HL5。Harbeth就这样伴随着一套BBC血统的音箱成长起来,在发烧圈树立了“BBC声音的合法继承人”的形象。

从那时起,Alan Shaw设计了P3,以满足AV要求,并作为3/5A关闭情况下的备用选项。P3在发烧友中树立了值得称道的口碑,被视为“3/5A的合法继承者”。

90年代初,BBC公布了其最后一款音箱的设计,采用Dyna unit的5/12。Harbeth不失时机地尽快获得了生产许可,进一步巩固了“BBC正统”的形象。

此后,在一片家庭影院热潮中,Harbeth独挡一面,不为所动,依然坚持生产小规模的正统音箱,对推出新品极为谨慎(只有一款Compact7出现过替代Compact)。

雨后初晴的新老板Alan Shaw在设计Harbeth监听音箱时,始终以高保真人声为目标。他认为一旦设计出来的音箱能发出极其逼真的人声,其他声音也一定同样逼真自然。他还指出,任何音箱的低音都有震撼的冲击力(也就是很多AV音箱的频响特性),这一定是在低频范围加强的结果。也就是说,需要在中频范围有一定的妥协。毕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喇叭单元的应用上,艾伦·肖认为贝斯特伦锥(贝斯特伦是海尔伍德和休斯* * *)的声音往往有“鼻音过多的假声”倾向,而聚丙烯锥(海尔伍德在BBC时开发的振膜材料)的声音沉闷缺乏光泽,因此与布莱顿大学合作了三年。大部分音箱的设计都是直接将六块平板胶粘固定,然后用螺丝将单体锁在前隔栅上。哈贝斯公司的做法比较奇怪。多年来,它先做了一个方形的箱形框架,也就是除了前后挡板之外的其他四块板。接下来,前挡板和后挡板通过螺钉锁定在“框架”盒上。

如今,代表BBC伟大传统的英国音箱品牌Harbeth是最诚实的,这一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