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关于科学的故事

从1965开始,丁肇中领导的实验组在联邦德国汉堡的电子同步加速器(束流能量为7.5×109eV)开展了一系列关于量子电动力学和矢量介子(ρ,φ,φ)的优秀实验,包括光生矢量介子的研究,矢量介子的衰变,矢量基模型的实验检验,ρ,φ。实验也证明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

1972年夏天,丁肇中实验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3.3×1010eV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 ~ 5.5 )× 109EV之间的长寿命击中粒子。

1974年,他们发现了一种长寿命的击中粒子,其质量约为质子的三倍(3.1×109eV)。在公开发表这一发现时,丁肇中将这种新粒子命名为J,“J”和“D”的形状相似,意味着这种粒子是中国人发现的。同时,美国人B. richter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将其命名为ψ粒子。后来(1975),人们把这种粒子叫做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比预期的大5000倍。这说明它有了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时已知的三味夸克来解释,需要引入第四种夸克——粲夸克来解释。J/ψ粒子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因为这个原因,丁肇中和李希特都获得了1976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类发展到今天,科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科学发明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比如原子弹的发明,人类环境的急剧恶化,比如地球生态的失衡,等等。所以很多人开始抱怨科学,认为这些都是科学发展造成的。

所以你才会问!

作为一名科技哲学专业的研究生,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辩证法者智慧精灵认为,人类作为智慧生物,具有两面性,或者说是辩证的高等动物。科学作为人类意识的创造,也具有两面性,所以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在享受它的高超和精彩时,它可能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不利的一面。关键是我们人类要用我们的智慧和理智去识别和消除这些对我们不利的因素,只推崇和发扬它积极的一面。

如果因为科学的一些负面影响而放弃对科学的追求,那肯定得不偿失。我们可能不仅会回到原始社会,还会失去我们之所以为人的理由。那我们就会无所适从,懵懂无知。

战争的存在不是科学的结果,而是人类生存竞争的结果;原子弹的发明不是科学目的,而是人类能源发展的附属品。只不过我们人类因为利益关系,把它繁衍扩大,最终成为自己难以逾越的危险之源。

朋友,无论你反对什么,都不应该反对科学,因为你在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一切便利。只有当我们人类真正意识到科学的美丽与完美、卓越与和谐,我们才能用我们的理性摆脱它的负面影响——包括人类现在面临的环境退化。

总之,科学是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任何伪科学“反科学”都不符合人类自身的利益。对待科学,关键是看态度。凡事都有两面性,但不能因为噎废食。

示例:

抑制癌症并不难。

在最近举行的2000年上海科技论坛环境与癌症学术会议上,上海市抗癌协会会长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指出,只要从改善环境、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癌症是可以得到抑制的。

专家指出,虽然肿瘤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国内外学者认为80-90%的病因与环境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35%-40%的癌症与饮食不科学、不合理有关,如食物污染,某些营养素的缺乏、过量或失衡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此外,30%的癌症是由吸烟引起的,被动吸烟可使肺癌发病率增加26%,5%的癌症与饮酒有关。

陶瓷可以用微波烧。

日本科研机构开发了一种微波烧制陶瓷的新技术,可以缩短烧制时间,从而降低能耗。

根据参与这项技术开发的岐阜陶瓷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新技术的特点是陶瓷坯体吸收频率为2.45 MHz的微波,然后通过自身散发的热量烧制成陶瓷制品。采用该方法的专用炉已研制成功,炉壁为双层结构,由吸波陶瓷和隔热材料组成。(均据新华社)

1.克隆技术与遗传育种

在农业方面,人们利用“克隆”技术培育了一大批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质高产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在这方面,中国已经进入世界最先进的前列。

2.克隆技术与濒危物种保护

克隆技术对于保护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是一个福音,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克隆技术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

3.克隆技术和医学

目前,医生几乎可以对所有人体器官和组织进行移植。但就科学技术而言,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仍然是最令人头疼的。排斥的原因是组织不匹配导致相容性差。如果把“克隆人”的器官提供给“原人类”进行器官移植,完全不用担心排斥,因为两者的基因和组织是匹配的。问题是,用“克隆人”做器官捐献者是否人道?合法吗?经济合算吗?

克隆技术也可以用来大量繁殖有价值的基因。比如在医学上,人们就是通过“克隆”技术生产出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让侏儒症患者重新长高的生长激素、能抵抗各种病毒感染的纤溶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