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说:“车:蜂巢能源加入战局。无钴电池有多香?”

自去年上海国际车展高调亮相以来,长城汽车集团的零部件板块在最近一年动作不断。继蜂巢艺创发布新一代2.0T涡轮发动机、九速双离合变速箱、电驱动桥总成等新品之后。

近日,蜂巢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蜂巢能源正式发布了两款全新的前瞻无钴电池。按照计划,蜂巢能源首款量产无钴电池将于明年6月正式量产。

根据蜂巢能源公布的信息,此次发布的两款无钴电池容量分别为115Ah和226Ah。前者的外形尺寸为33×220×101.6毫米..能量密度为245Wh/kg,即575 wh/l。后者的外部尺寸为575×21.5×118mm。能量密度为226瓦时/千克,或590瓦时/升

从简单的物理数据来看,这两款无钴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超过了传统的622三元锂离子电池和811三元锂电池。经过一系列矩阵组合,搭载该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在有限的车身电池布局空间内,可实现880公里的续航里程。结合蜂巢能源发布的叠层电池技术,这很可能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蜂巢能源官方公布的信息,这两款无钴电池可应用于目前大部分纯电动汽车平台,并且得益于无钴设计架构,还拥有出色的循环寿命和日历寿命,整车端可实现15或120万公里的质保。最重要的是,这两款无钴电池已经不是概念产品,已经具备量产的基础。

从这些基本性能来看,蜂巢能源此次发布的两款无钴电池似乎将为纯电动汽车翻开新的一页。是的,一直以来,制约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短板,或者说让新能源汽车有续航里程焦虑,难以在市场上自发普及的短板,就是电池技术和电驱动以及能源管理系统。其实现在已经很成熟了。电池技术的短板也使得纯电动汽车的电驱动桥提供更好的行驶质感,被短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动力电池的解决方案,从最遥远的燃料电池到中长期的固态电池,再到现在基于传统三元锂离子电池的改进。正在努力提高动力电池的密度,加快充放电速度,降低动力电池的成本。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无钴或少钴是现阶段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

原因很简单,钴太贵了。

据相关统计,钴在地壳中的丰度仅为0.0025%。按此计算,全球陆地钴储量约为765438+万吨,其中52%的钴集中在刚果(金)。被挖掘出来的钴中有50%被消耗在锂电池中。近年来,钴矿价格飙升。这样下去,很快就会达到电池企业无法接受的程度。

再加上全球汽车行业新能源动力汽车的蓬勃发展和个人电子消费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估计2026年后钴矿将会供不应求。要想再找到钴矿,恐怕要去月球了。

所以动力电池的无钴技术改造,简单来说就是降低成本。但是,不要以为降低成本就一定是贬义词。相反,降成本的落地才是工业化的基础。例如,燃料电池技术难以在大规模生产中推广,因为早年间充质交换膜中必须使用铂。是的,结婚钻戒的铂金很贵,直到丰田发现了一种碳。这是后话,这里暂且不放。

从传统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来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动力汽车开始使用811三元锂离子电池,如广汽的Aion系列。所谓811电池,其实是一种三元锂电池,其正极材料中镍、钴、锰的含量比例为80%: 10%: 10%。

据此三元锂电池也分为523和622两种型号。目前在新能源动力汽车市场占据主流地位的车型是622。特斯拉使用的动力电池是镍钴铝结构。

三元锂电池的三种正极元素中,镍含量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但镍含量过高会导致三元锂离子电池稳定性差。锰和铝在提高电池循环化学稳定性方面起作用。其中镍钴锰的晶体结构比镍钴铝更稳定,不易引起胀气或过热。是的,手机电池经常鼓包是因为使用的镍、钴、铝的晶体结构不稳定造成的。所以现在绝大多数的新能源动力汽车都是采用镍钴锰的配置。

那么,钴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呢?这个事情真的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在镍和锰之间,稳定材料的层状结构,同时提供镍钴锰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好吧,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却又不可或缺的角色,却占了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大部分成本。

作为一种全新的能源动力电池,除了蜂巢能源,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等传统电池企业都在探索动力电池的无钴结构。在国际市场上,LG化学、松下等动力电池供应商也在研究四元锂电池的架构,以尽量减少电池中钴的使用和依赖。

比亚迪早年推出的磷酸铁锂电池本质上是无钴电池。在整个大趋势的推动下,比亚迪今年也推出了基于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架构,进一步优化结构,推出磷酸亚铁锂刀片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不久前,特斯拉还宣布将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基于磷酸亚铁锂技术的单体电池。

从目前蜂巢能源公布的NMY无钴电池名称来看,应该是由镍、锰、钇制成,钇是稀土金属元素。虽然地壳中的含量也较低,但钇的40%集中在中国。

所以,这也是资源优势。根据蜂巢能源的信息,新型无钴电池也实现了很高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提升,尤其是安全性方面,完全优于三元锂电池。

那么,这样看来,蜂巢能源的这一波运营,可能真的会开创电动车的2.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