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失败案例视频
和电动车一样,这也是一个烧钱很多的创业领域,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赚钱。而且能在这个领域创业的人,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超脑。
再聪明的人聚在一起创业,也不一定能成功。就像汇集了斯坦福大学ai实验室精英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Drive.ai,在倒闭前不允许低价卖给苹果。
两年前,Drive.ai是一家2亿美元的明星初创公司,被业界称为最有前途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之一。
它的创始团队成员大多来自斯坦福的AI实验室,他们都与一个人关系密切——全球AI领域的伟大人物吴恩达。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他曾经的“百度首席科学家”的身份,但其他人身上还有很多牛逼的头衔,比如“谷歌大脑之父”。
这个Drive.ai是由吴(医学和计算机博士)的美丽妻子Carol Reiley和吴在斯坦福的弟子共同创立的。
这里汇集了AI领域的超脑初创公司,成立于2015,但成绩显著。从公布的测试视频来看,他们所研究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已经使车辆在下雨、夜间、高峰等复杂路况下实现无人驾驶。
除了技术实力,Drive.ai在商业化方面也非常超前。2017开始做自动驾驶网约车的落地测试,他们已经在旧金山和德克萨斯州了。到2065438+2007年9月,Drive.ai已经完成5轮融资,金额7700万美元,估值超过2亿美元。
但之后公司并未透露任何新的融资信息。直到今年3月,突然传出他们在找下一家公司接手。与此同时,曾经的精英创始人团队早已散去,大家都在寻找新的出路。
三个月后,Drive.ai终于找到了唯一一家据说有意接手的公司——苹果,而且不是真正的收购,而是“招聘”收购。换句话说,品牌是不需要的,只留下一些有用的人才和一些专利技术。
这家明星公司创业四年,最后不得不解散团队,倒闭,转到苹果带技能上班。至于收购价格,苹果一直没有透露。有媒体称,这至少相当于其7700万美元的融资额,但著名苹果分析师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猜测,苹果最多会放弃3500万美元。
一家估值2亿美元的公司,到头来被卖了几千万,很尴尬。其实这个结果还不错,至少在创业失败宣告之前,有人愿意接手。
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认为,曾经的自动驾驶明星如今被打折出售,预示着自动驾驶领域将会出现更多类似的“整合”案例。往好了说是被收购,往坏了说就是等着被收购。
同样在本周,另一家做自动驾驶计算机视觉技术训练数据的初创公司Mighty AI被优步收购,同样的收购价格没有披露,但至少它被正式收购,双方都做了官方宣布。
这家成立5年的公司业务也蒸蒸日上。三星电子、微软、英特尔和西门子都是它的客户。但是,它仍然逃脱不了被行业巨头收购的命运。
其实自驾领域的创业公司太少了,被大公司收购是大多数公司最好的归宿。
2016年,通用汽车以10亿美元收购Cruise,2017年,德尔福以4.5亿美元收购nuTonomy。这些都是相当成功的案例。
如果你不想被收购,继续独立发展,ok,你得相当强大,甚至比吴的团队还要强大。比如傲罗,三位创始人分别是谷歌自动驾驶项目前负责人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特斯拉自动驾驶项目前负责人斯特林·安德森(Sterling Anderson)、优步自动驾驶项目前负责人德鲁·巴内尔(Drew Bagnell)。
有了这种团队,亚马逊和红杉资本排队给你投票。成立不到三年就拿到了7亿美元的投资,估值超过25亿美元。
有了这个自信,大众是没有办法买你的,合作可以买根本谈不上。和大众分手后,现代汽车和菲亚特克莱斯勒马上找上门来合作,寻求接触。
其他99.9的创业公司只能默默苦练内功,希望有一天能被手握巨额现金的苹果、谷歌、亚马逊吸引,这才是最幸福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