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佛教元宵节主要做什么?
2015年3月5日是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叫上元节,正月十五叫上元节。元宵节也恰逢藏历的变化。西藏很多修行人这个月都在修善法,比如持八官亭戒、转经、参拜、放人、献酥油灯等等。
我国每年元宵节都有放灯笼的习俗。元宵节为什么要点燃?一说是汉武帝庙边从昏厥到白日的故事。据说是道教发起的,因为正月十五是“三官倒日”,三官各有利益。天官欢喜,地方官是好人,水官好点灯,所以欢喜点灯;一说是佛教发明的。那么,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
元宵节应该是佛教的专利。佛教教义中把火比作佛陀的神力,所谓“无限火焰照耀无穷”。光有两个奇妙的用途:一是打破世界的黑暗;二是显佛之光灭一切众生烦恼。因此,在佛教仪式中,灯被视为佛前的供品之一。佛教徒鼓励信众点灯,在经典中反复宣传“百灯告罪”、“最加持人间之光”,甚至鼓励佛教徒拔肉烧灯供养佛祖。因此,那些经常进山求佛的人总是献上灯油,以示他们对佛地的广泛耕耘;佛教盛会需要明亮的灯光照亮国王。佛教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于西历65438年2月30日,也就是东土正月十五,显神降魔。为了纪念佛祖换神,有必要在这一天举行点灯仪式。随着佛教东传,正月十五燃灯之风随之而来。现在藏语称元宵节为“Ju 'aquba”,意思是正月十五祭祀佛祖。这就是元宵节源于佛教的铁证。
中国首次表演元宵节是在东汉时期。据说是当时佛道争斗的结果。汉明帝东来传教,莫滕珠法兰东来被道教批判。结果他在庭上跟道士试了试魔法,烧经发光无损伤。汉明帝对佛教大惑不解,命令佛祖在正月十五改神日点灯,以示佛教清明。佛灯在中国点燃后,逐渐燎原。佛教徒和僧侣积极建议人们放上灯笼。北齐时,那连天耶舍和尚曾经翻译过一卷《照明功德》,准备讲讲照明的功德。南北朝时期,元宵灯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梁武帝信仰佛教,正月十五宫殿里灯火辉煌。到了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佛教兴盛,来自西方的佛教徒广泛宣传“神灯火”,于是佛灯遍布民间。从唐代开始,元宵节就成为了一件法定的事情,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民俗。
元宵节和春节是联系在一起的。白天是城市,热闹非凡,晚上灯火通明,蔚为壮观。尤其是精致多彩的灯光,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各地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但吃元宵,赏灯笼,舞龙舞狮,几乎都是元宵节前后的民俗。
这一天,寺庙会为佛祖燃灯,举行祈福仪式。人们也习惯在这一天在寺庙里点灯,为家人祈求光明和平安。“灯”代表光明,元宵节点亮庙堂象征点亮心灯照亮自己和他人,意义深远,功德无量。元宵节去寺庙拜佛、烧香、祈福,是好男女的必备功课。
说起元宵节的由来,与佛教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相传,佛教虽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但影响不可小视。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用儒家思想建立和规范社会和统治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到了汉明帝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需要新的思想和理论来填补。所以汉明帝大力提倡佛教。
他对佛教的推崇和礼遇,引来了地方教派的极大不满,以道教为首的地方教派纷纷向明成祖提出异议。
据悉,汉永平十四年,包括道士楚在内的690人抗议汉武帝信仰外来佛教,并表示愿意通过烧经来比较真伪。明帝命令这两个宗教在1月15日设立一个焚烧经文的测试。结果大部分道经被烧,而佛经、佛舍利“以五色之光升于空中,盘旋如盖,遍于众,遮日遮雨遮宝,令众乐”。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教,下令正月十五晚上在宫庙里“燃灯示佛”。所有的灯笼都被装饰以示对佛教的崇敬。此后,每年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五颜六色的灯笼,看灯笼的游客如织,人头攒动,成为最热闹、最有特色的年度节日之一。
按照佛教的说法,新年里为佛点灯笼意味着照耀未来。在新的一年里,大多数人都希望未来有一个光明的开始,所以他们来到寺庙祈祷和祈祷。祈求佛菩萨保佑新的一年平安顺利;尤其是在春节阖家团圆的时候,把庙会点灯当成全家人共同参与的春节活动,真的是一种和谐欢乐的气氛。所谓一人献灯笼给佛,一人受益;一个给佛一盏灯,一个利益;人人给佛一盏灯,人人有福;家家户户都要向佛祖供奉灯笼祈福。我希望灯会一直亮着。只要有明亮的灯光,诸佛菩萨的慈悲自然会普照四方。
献灯的好处:一个像灯一样发光。两个都是一个地方生的,肉眼还不错。这三者是从天眼获得的。四者以善恶律为依据,得善智。五个消除大铲子。六道智明。七侠穿越世界,往往不是在黑暗中。八有大福报。九个人为了生活而生活。十个人可以很快证明涅槃。还有,在《尊善恶业》中,也记载了供灯的十大功德:“第一,肉眼清净;第二,获得净眼;第三,远离三毒;第四,获得良法;第五,获得智慧和智慧;第六,远离愚蠢;七、不要堕入地狱、饿鬼、畜生;八、高贵舒适;九、上天;十、佛果速证。」
除了上面二经提到的十大功德,灯祭还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获得三种清净心:供养如来,知身不壮,顾身;知富贵苦,苦思苦想,是第一颗赤子之心。谁是佛的无上福田,谁是最上位的福田,谁能得到最好的供养,谁就做了供养,不怕堕入地狱,不怕畜生,不怕饿鬼。这个善根一直是做人的事业,善性,善道。获得了智慧、安定、快乐甚至菩提之果,是第二颗清净心。在诸佛中,已经舍了礼物,发了福,舍了贪,除了;布施心无悲,布施心成长,这是第三种清净心。
常言道:“若佛塔寺有众生,修习光明者,得四种可乐法。如何做到四个,一是性感,二是有钱,三是善良,四是智慧。换句话说,点一盏灯来祭祀佛陀的人,可以获得庄严的仪容、充足的财富、善根和大智慧。在寺庙里点灯拜佛也有* * *修炼的意思。点灯是在庄严的道场,让众生心生敬仰;点亮一盏灯,不仅象征着光明和智慧,还能摆脱各种黑暗的烦恼。点一盏明灯,跪在佛前,发菩提心,祈求佛的成就,是多么庄严的事啊!历史上也有过燃灯供佛、烧手指供佛、得皇帝之家、日后世银布施的故事。《圣弥勒佛经》中记载,凡提供千盏或千佳丽花者,造塔或造像者,向弥勒佛示道时,生为其眷属,闻佛先转法轮功。哪怕只供一盏灯,一朵花,或者供养他人的功德,将来也能见到弥勒佛,甚至成就佛果。
但佛教之所以鼓励人们点灯笼,除了祈福之外,主要是希望人们可以通过点佛灯来点亮自己的心灵;发菩提心,许菩提愿,激发自性的光辉,为自己积累悟佛的资源。这才是真正的救灾和幸运。
新年伊始,让我们一起在佛前点燃一盏明灯——祈祷佛教的智慧灯能驱除世间一切愚昧与黑暗,让每一个众生都能获得光明、智慧、安宁与幸福!祈祷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佛前献上一盏明灯,点亮心中的“自智灯”,在新的一年里换一种方式修行,增加自己的快乐和智慧,照耀在他身上,照亮光明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