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创业弊大于利的争论
个人创业要循序渐进。
大学生所谓的“创业”,严格来说只能算是“社会实践”。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书本知识,但毕竟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管理经验。此外,由于大学生对市场、营销、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缺乏足够的了解,除了纸面上的,他们很难在创业过程中一下子扮演好投资人的角色。
大学生创业在心态、技术、资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是因为很多大学生没有“风险意识”和责任感,不指望对公司、对员工、对投资人负责。同时,他们忽视了技术创新的能力。作为大学生,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资金有限。他们只是用专利、专业技术或高新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进行投资,大多数企业家都是从技术人员转型为管理者和经营者。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这样在以后的创业中才有专业技术的优势。对于还处于早期的创业公司来说,需要暂时放弃一些眼前利益,引入一些真正有实力的、能够提供增值服务的、与创业者理念相统一的投资人,而这些要求都超出了大学生的能力。大学生创业弊大于利。大学生是指拥有学生身份,实际参与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绝大多数群体。创业就是创业,是指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有规律的活动。它具有目的性、系统性、风险性、持续性和规模性五个特征。
判断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就是看一件事情是否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学生创业自然有其优势,其他辩手已经详细讲解过了。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大学生创业都是弊大于利的。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我们的观点:
首先,你不能鱼与熊掌兼得。
创业的五大特点决定了创业和学习一样,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对于正在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大学生来说,一般人很难做到两者兼得。
其次,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普遍不足。
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有限,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缺乏社会经验、市场意识和商业经验。此外,不利的创业环境、受阻的资金渠道、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大学生创业更加困难。
创业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对于大多数阅历不够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导致急功近利的思想泛滥,让很多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上功利主义的烙印。
第三,创业风险高,大学生往往难以承担后果。
据调查,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3%,而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更低。我们很佩服这3%的成功人士。然而,更广泛的97%的创业失败者能从他们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变得更加沮丧吗?事实上,很多大学生对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风险意识淡薄。一旦失败,他们往往会一蹶不振。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大多在现实面前撞了头,最终愤然而归。而且创业失败还可能增加家庭负担,同时会对社会经济秩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