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做云计算这么辛苦,为什么背后的其他公司都轻松拥有云计算?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云计算品牌阿里云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技术和服务提供商。成立于2009年,在杭州、北京和硅谷设有R&D中心和运营机构。2010,阿里云开放云计算领域的技术服务能力。通过阿里云,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获取海量计算、存储资源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到2014年6月,阿里云服务的客户数量超过1.4万,覆盖互联网、手机APP、音视频、游戏、电商等多个领域。IDC研究报告显示,阿里云是中国最大的公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基于新一代云平台的系统服务远程部署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和开发者的首选。从2013开始,风险敏感度最高的金融机构也开始上线。阿里云为银行、保险公司和券商搭建了一个金融云。随着云计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被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央企和大型民营企业开始拥抱云计算和大数据。2014,12306年2月,12306网站余票查询系统75%被迁移到阿里云计算平台,分担春运客流高峰带来的压力。
中国只有两种云。
目前国内有两种云服务。第一种是阿里自主研发并掌控的阿里云,是从底层操作系统(天妃)开发的。二是云,基于OpenStack等第三方软件,如腾讯云、华为云。前者需要巨大的技术投入,后者则容易得多。
OpenStack类似于Android。201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云服务企业Rackspace将共同开发的OpenStack云计算管理平台向全球共享,云计算服务门槛因此迅速降低。OpenStack相当于Android系统。小米卖安卓系统的手机,华为腾讯用OpenStack做云服务,可以商业实现。由于门槛低,技术天花板低,竞争激烈。华为和腾讯依靠集团资源的支撑生存。
阿里云有眼光,有潜力。
阿里云有先发优势。阿里云的成功,与王坚在马云面前的努力息息相关,更与马云的长远眼光和判断力息息相关。阿里云确实是阿里工程师的命。2010当马云宣传阿里云是基础设施服务的时候,李彦宏和马花藤都一笑置之。当年华为虽然提出了云规划,但是搁浅了,没有任何效果。9年后,阿里云跑在了前面。
自控力可以更进一步。阿里自主研发了云操作系统天妃,开发了数据库OceanBase,物联网平台Link人工智能ET brain等。,并正在开发人工智能芯片NPU。技术、产品、服务不断迭代,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良好的系统性、兼容性、扩展性。阿里巴巴云菲田芸操作系统经历了多年的商业实践,政务、金融等核心业务都上了云,经历了天猫双十一、远程直播的考验。天妃系统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0多万用户提供服务。全球超过60%的客户将核心业务和数据交给顶级云服务厂商,这些厂商都是自主开发的云。所以阿里云的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在国内的规模也超过了腾讯和华为。
两种云都是现实的选择。
两种云的现实选择。阿里就是要站在技术的制高点。华为和腾讯在入局之前就看到了云计算的变现潜力。说实话,OpenStack并不适合公有云,存在版本混乱、功能不全、兼容性和协调性不足等问题。,但从技术角度来说,实现商业化,构建生态,满足需求,是最快捷最直接的选择。从零开始,华为和腾讯花不起时间,市场也耗不起。OpenStack很难用,但就像二手车一样,需要改造,为自己的战略服务。
拿主义有重伤。基于OpenStack的云缺乏核心技术支撑,扩展困难,版本多,分支杂,稳定性差,故障多。跨厂商迁移升级困难,软件模块来自多家公司,缺乏统一规划和一致性,很多项目成了“烂尾”。思科和惠普也放弃了OpenStack,退出公有云或者独立开发。华为云、腾讯云还在建设基于OpenStack的公有云,未来有很大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