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抽过最好的烟是什么?是什么牌子的?

非上海“中华”软壳烟非上海莫属。

现在中国的香烟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眼花缭乱。每个卷烟厂不仅生产适合普通人抽的大众型卷烟,也生产相对高端甚至上品的品牌卷烟。如上海卷烟厂生产的熊猫牌香烟,河南卷烟厂生产的金叶牌香烟,湖北卷烟厂生产的黄鹤楼牌香烟,南京卷烟厂生产的九五至尊牌香烟,湖南卷烟厂生产的与世界和谐牌香烟,浙江云烟、桂烟生产的利群牌香烟等等。

看着全国各地如此眼花缭乱、令人陶醉的香烟品牌,真的很难说哪个牌子的香烟最好。就像我说的,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特点。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南方、北方、大陆、其他地方、东方、西方的人口味不同,不同地区的人对香烟的口味也不同。就像四川人喜欢吃辣,北方人喜欢吃蒜,江浙沪人喜欢吃甜品一样,在这方面很难对香烟做出准确的判断标准。

但如果要从销售情况和全国烟民喜欢的卷烟品牌来推断,我认为上海卷烟厂生产的软壳“中华牌”卷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深受全国烟民的欢迎。

上述“黄鹤楼”、“九五至尊”、“云烟”、“桂烟”都是优质卷烟品牌,与上海中华卷烟属于同一档次。但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地域色彩比较浓厚。一般来说,不同品牌的香烟往往局限于不同地区吸烟者的需求和喜好。

作为上海卷烟厂生产的“软壳中华牌卷烟”,在消费群体上与上述品牌的卷烟有着本质的区别和不同。全国的烟民看了我的文章,应该和我一样深有体会。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朋友,更喜欢抽“中华烟”吗?答案肯定是肯定的。

刚学抽烟的时候,看单位领导抽“红塔山”,我却抽了一根5红梅。我当时心里很羡慕,那就别提了。有空的时候就在想能不能天天抽“红塔山”!

过了一些年,收入稍微好了一点,每天抽红塔山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回头一看,发现人家已经不抽这种烟了。或者换句话说,现在的人不抽烟了,他们抽的是“情怀”——他们爱我中华,但只抽“中华”烟。

但是看到价格说我爱你真的不容易。

在外面流浪谋生,认识了很多老板和为他们打工的人,也顺便抽了各种烟。

在广东,十多年前就流行吴冶神和双喜。最近听说花子也是主流。

在江浙沪,花子是标配。不管是满天飞的业务员,还是有两套房子出租的房主,还是遍地开花的小作坊主,包括有点地位的业务经理,都是花子。

我们有一家本地公司。我在那家公司工作了三年多,老板对我很好,可以用隐忍来形容。他很讲究风格,可以说是风情万种。纯进口的大本钟,车牌五个序列号,手机六个序列号。至于抽烟,我不抽烟,除非是“南京九五”。

有一次和他一起去北京出差,真的买不起“九五”。他买了一包“冬虫夏草”烟,回来对我说:“老李,就将就这个吧!”

前几年我在宁波工作的公司,老板开的是S500,老板的是宝马5系,儿子的是兰博基尼,家里有一辆奔驰房车。光凭这个配置,普通人谈不上,就是买不起。

他抽烟,但不喝酒。他抽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香烟。“天业”装在一个完整的木箱里。是个包装盒,但看起来像是精雕细琢的工艺品。

老板很精明能干,从小作坊做起,后来因为产品质量过硬被大公司看中,成为这家大公司的贴牌加工厂,从此搭上了快速发展的顺风车。

产品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但也需要十多种零配件。公司只牢牢把握关键部件的生产和最后的组装工序,其他工序全部外包。外包加工的零配件供应商有正经公司工厂,也有一两个人的小作坊。公司严格控制质量控制和交付,并定期审查供应商资质,以确保供应链的及时和顺畅。

有一次,我和公司的生产主管、质量主管一起拜访一家供应商。是个小厂,一线员工十几个。老板姓廖,一个40岁左右的男人,看起来比较壮实。我们刚到公司门口,廖老板就满面笑容地迎接了我们。简短的寒暄过后,我去办公室喝茶。在茶几上,我放了两包花子和顶级乌龙。由于是第一次去,我基本上没多说什么,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我的目的,然后两位主管谈了一下要求。喝了几道茶,廖老板打算换新茶的时候,我建议去生产现场看看。

生产现场几乎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装在塑料筐里的成品和半成品混杂在一起,一些废料也堆得乱七八糟。工人操作的机器设备没有防护,车床冲床的“咣当”声让我心惊肉跳。

我一直皱着眉头。两位主管可能已经习惯了,和老板有说有笑,时不时说几句宁波话。廖老板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给了现场跟着我的老婆一个眼色。他老婆笑着说:“你先看着,我去准备饭。中午不回公司,就在这里简单吃个饭。”然后她转身走了。

在制作现场看了十多分钟后,我们回到办公室喝茶。廖老板笑着让我们多提宝贵意见。对了,他说我们和公司合作很久了,和你们老板是多年的交情,在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上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我礼貌地问了一些关于生产现场的问题。公司邀请我的原因是为了控制所有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交货期。对于老客户来说,应该和公司合作,为大家赚钱。我让两位主管在廖老板工厂的生产现场做一个书面材料,把所有的问题说透,把整改方案做一个时间表,然后一起坐下来协商。

在这里吃米饭是不可能的。走的时候老板娘在车后备箱放了几个包。廖老板专门做了解释。这是一点小意思。谢谢你的辛勤工作。请小心不要拿错了。

回到公司打开包,里面是一条软中华和一条领带。这个事情我有点不好意思。光说不回去,恐怕廖老板说不过去;拿着,问心无愧地说。恐怕这份工作岌岌可危。晚上,我带着这个包完好无损的去了老板办公室。

老板正在看手机上的东西,看到我拿着包进来,盯着我不说话。我坐下来,先向他汇报了我今天拜访的几家供应商。然后把包放在桌子上说:“不知道是谁放后备箱的,也不知道我的名字。”

老板递给我一支烟,我看了一眼。金叶和米色滤镜稍长,滤镜接口处有一条长长的金边。我点燃它,喝了第一口,感觉非常醇厚。

老板问:“是他们两个吗?”

我说:“应该有,不然不可能写名字。”

他又问:“什么事?”

“我没打开,估计是烟。”说到这里,我笑了。

他也笑着对我说:“不过是根烟,你可以抽,但不是不抽。”

然后,我们谈到了工作中的一些事情,也谈到了如何在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保持平衡。

那支软中华是我到目前为止抽过的唯一一整支烟。

我抽软中华烟十几年了,习惯抽这个牌子了。我一个月抽五根以上的烟。我没抽过别的好烟。可能未来几十年我都不会换烟了。我一个月最大的开销不是吃饭花了多少钱,而是抽烟,不喝酒,抽类似的烟。不要迷失自己,,[捂脸]

最好的烟是天津烟厂的散烟,有长有短。是恒大的前门。现在是80年代。现在味道完全变了,还是以前容易抽。

我最喜欢石林,茶花,茶花,阿诗玛,红塔山,但是现在不能抽了!我也不抽烟。

香烟的种类很多,从烟叶原料到价格工艺,再加上香料配方的不同,就连香烟的包装纸也有好几种,这样做出来的香烟就更不用说了,香烟的种类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味道也是千差万别。

云岩大众酒,产于云南,个人感觉很好喝,口感很柔顺。有种“口感绵软,一线喉”的感觉。烟丝可以算是最好的了。我不喜欢连续抽,但是这款烟连续抽也不会有太大的感觉,主要是它不仅原料用得好,配方也用得很好。

黄鹤楼1916,1916是黄鹤楼香烟的支柱。这种烟是黄鹤楼最有名的一种,也很好抽。这种香烟是手工制作的,仅专利技术就有13项。烟民的荣誉和赞誉数不胜数,逐渐成为中国高端卷烟在中国的一面旗帜。

南京施宇华卷烟2013下半年上市。作为精品烟,还是很受大家欢迎的。由于其非凡的品质和真实的价格,市场上的销量一直比较稳定,施宇华的味道略淡。不过毕竟是精品烟,轻一点很正常。除了以上几点,特别保证施宇华有五个* *。

90年代有短云无口,云字古铜色。我从来没有抽过比这更好的香烟。

没有意识到我抽烟近40年了,大概花了差不多20万买烟,为中国烟草做了不少贡献[捂脸]。从最初的抽土烟上瘾到抽云烟系列和外地烟,抽的烟比较杂,现在我有几个品牌的烟,消费稳定。从阶段来看:第一阶段,89-97年,云岩的红梅、阿诗玛、红塔山是消费的主要品牌;第二阶段,1997-2003年,以王为主;第三阶段,2003-16,黄鹤楼多抽硬宝,软红软。现阶段,细烟和中号烟出现后,我觉得中号烟不粗不细,正是我想要的。尝试过各种中烟,中华黄金/双忠分店、黄鹤楼感恩/峡谷之恋、宽窄、桂烟、恒大、冬虫夏草、莲花、芙蓉王、钓鱼台等。我的瘾大概是一天一盒。从价格和口味来说,我是烟瘾。

90年代中早期的阿诗玛和红塔山烟,真的很漂亮,饱满醇厚,待客之道绝对一流。

90年代中后期,三五支烟仿佛一夜之间风靡全国。醇厚顺滑的口感让三五迅速走红,不知俘获了多少烟民。从此,三五不欢而散。阿诗玛香烟逐渐消失。进入2000年后,随着赖将军的逃亡,“三五”香烟的粉丝不见了,他们找遍了香烟摊,再也找不到那股气味,直到今天。

到处都是的高档烟,价格飞涨,口味各异,但人们最怀念的是“35”,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种烟。上至局长、外省富豪,下至出租车司机、泥瓦匠、流浪汉、年轻人,都把他们视为珍贵的香烟,真正拿到大厅厨房。毫无疑问,它们是我最好的香烟。

抽烟不是好习惯!这是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的。我姐姐指责我父亲。

不过,我爸的带过滤嘴的烟都是我大姐买的。

大哥一辈子不抽烟。他是大学讲师,婚后独居。小姑也是老师,两人同系。

大哥不抽烟不喝酒。讲师、助教、副教授、教授。他的行政职务从组长、部门秘书到副校长,退休回家直到去世。

除了有两个儿子,大嫂在大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直到被授予“名学者”的称号,晚年还有一个秘书。哥哥混了一辈子,一天都没配秘书。

这大概就是你不抽烟不喝酒的原因吧。

二哥性格内向,言语木纳,抽闷烟,喝小酒,社交能力很弱。大名鼎鼎的“耙耳朵”因为二嫂的强势性格,和我姐并不和睦,甚至和我二哥是兄弟,联系也很少。

我是我姐妹中年龄最大的。

我的命运更好。我赶上了文革后恢复高考,也不苦三姐上山下乡。毕业后,孟老的父亲放弃了求人的胆量,进了市政府,当了一名小干部。

在“老油子”和具体工作的指导下,我很快学会了抽烟喝酒。“烟是介绍信,酒是公章的印章”。这个时候社会上流行这个,我的工作是能源采购。

在计划经济时代,钢铁、木材、煤炭、水泥以及所有稀缺的生产资料都由政府严格控制和分配。我的工作是采购这些材料。去申请车皮,申请分配计划,拿采购订单…

在所有的公务活动中,抽烟喝酒真的是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当时的香烟品牌:上海凤凰、牡丹,只是普通场合用的。迎接全国各地的领导,加长牡丹滤镜。够了。

当然还有更好的中华牌香烟,见到大领导才会拿出来!

当年,哪个外勤工人身上没有几个档次的烟?

学会抽烟后,我对香烟上瘾了。我这辈子在全国游荡了三四十年,抽了几百种烟。最贵的雪茄是哈瓦那金牌,每支几千块,顾客请客。

至于我花钱买的,不忍心太贵,只要能冒烟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