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什么?

都说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有人称《易经》为“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三本书是中国的《易经》、欧洲的《圣经》和印度的《吠陀经》。后两部书兼有历史和宗教的性质,而《易经》与宗教和历史没有直接关系。易经论述了整个宇宙(天、地、人)的运行规律。

那么易经是怎么产生的呢?一般学者认为《易经》是三贤所作,即《易经》经历了上古、中古、上古三个时代,由伏羲、王文、孔子三贤完成。

?先说伏羲,伏羲生活的时代,6000多年前,出生在季承(今甘肃天水)。伏羲一出生,就神奇异常。他年轻、聪明、心胸开阔、知识渊博。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由于他的许多发明,他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并成为了部落首领。

做一个领导者,你要有责任心,要有危机感,要不断学习,因为在古代,老百姓心胸狭窄,有很多伏羲要自己解决的问题。食物对人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伏羲向部落成员传授捕鱼、狩猎和驯养野生动物的技术。解决了马斯洛所说的最低基本需求。随着需求的增加,问题也更多了。伏羲成为伏羲大帝,不仅因为他的智商高于常人,还因为他能够发明一些没有专利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发现事物的规律,悟出道理,举一反三加以验证,进而教出“日用之民”。他仰望天空,看到的不仅仅是太阳和月亮,还有它们的运行规律。俯视大地,他看到的不仅仅是山川河流,还有它们的成长变化。于是他发现树木的生长与人类相似,太阳、月亮、天体的运动也与人类社会相对应。为了方便记忆,他把这个规律叫做“日?”月”,这样一切都处于宇宙联系的链条中。这也是我们后来进化出的“天人合一”。所以要遵循“合”的规律,也就是“顺势而为”,因为古人在六千年前就明白这个道理。后来仓颉创造汉字的时候,干脆把他的理论叫做“易”。(最后一天?下个月是由于“易”字)伏羲用这个理论使他的部落强大起来。人民更加支持他。如果你有困难,不需要找警察。直接找伏羲就行了。路人甲问:“亲爱的伏羲大帝,我明天要去东山驯羊。会下雨吗?”伏羲捏着手指说:“放心吧,明天会是晴天!”路人B也过来问,“不知道今天出海会不会涨潮?“然后路人丙和丁...来问的人越来越多,气象台又是伏羲老人家的工作人员,精力有限,说不全。毕竟人家是领导,所以我发明了一个办法:在办公室前的树上挂了一个牌子,牌子上画了一个图案,表示明天会下雨。人们可以一目了然,提高工作效率。他老人家,这幅画开天辟地之后,人类文明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后百释:占卜师,悬也。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吧。(以上故事为方便大家理解和记忆,纯属个人杜撰。如果与传说不符,希望大家坦诚。)

?伏羲画了天、地、雷、山、火、水、泽、风八种自然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先天八卦。商朝末期,当周文王被囚禁的时候,他无事可做,就研究八卦的数字。也许王文老人家的数学是一个理科老师教的。他不仅解释了王文的八卦,还进一步介绍了六十四卦。

?文王之后,正是春秋末期。有一个伟大的圣人孔子。孔子被后人尊为“大圣”,他真正的贡献其实在于《易经》。众所周知,孔子基本上是一个只说不做的人。他虽然精通诗、书、礼、乐等经典,但只是报道,对自己的思想、理论并无专门著作。但在《易经》中,孔子写了《易传》,又名《十翼》,充分发挥了他的思想。

?孔子的自由发挥和客观注解对后世影响很大。唐朝宰相虞世南称赞说:“不读易,不可读也。”日本明治维新的组阁原则是:不懂易经者不得入阁。孙思邈曰:“不知易,太医不足。”黑格尔创立的辩证逻辑规律,德国莱布尼茨发明的二进制,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汉森堡,丰田、三星等创始人都得益于《易经》的启示。

易经干净、含蓄、包罗万象。曾仕强老师说,“其大不算什么,其小不算什么。”如何向大家介绍晦涩难懂的道理?作为敲门砖,我需要每天坚持一点。但是我们需要简友和我们领导的支持和鼓励。毕竟我们是新来的,我们在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