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

一、建设目标

凝练学科方向,聚集学科人才,培养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和研究骨干,保持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提高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和科技增长点;打造科技平台,稳步推进博士点(支撑)学科和一流硕士点建设;倡导良好的学术氛围,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周期

团队建设期暂定为三年。

三、形成条件

1.团队负责人要有正高级职称(45岁以下的要有博士学位),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形成了明确的研究方向。

2.团队应为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小组(不少于3人)。团队成员的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每个成员要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3.团队原则上以博士项目建设(支撑)学科、一级硕士学位学科和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基地等)为基础,).

4.团队分为理工科团队、人文社科(含管理)团队、艺术团队。具体形成条件如下。科学与工程团队:

(1)近五年实际到位资金人均65438+万元以上(含);

(2)近五年内有检索论文三篇以上或授权发明专利三项以上(1授权发明专利相当于检索论文1)或获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或出版学术专著1;

③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其中,组长年龄一般不超过58岁(男)或53岁(女),二级教授不受此年龄限制。原则上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比例不低于50%。

人文社会科学(包括管理)团队:

近五年实际到位资金人均3万元(含)以上;

②近五年内有2篇以上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或8篇以上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或1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③团队成员年龄结构与理工科团队相同。

艺术团队:

近五年实际到位资金人均5万元(含)以上;

②近五年内有2篇以上论文被三大高校检索或4篇以上艺术作品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展览、比赛中获得二等奖1;

③团队成员年龄结构与理工科团队相同。

四。申报和批准程序

1.学校原则上每三年组织一次团队申请(新引进人才可随时申请团队)。申报期间,拟组队负责人向学院提交《组队申请表》,学院审核并推荐提交。同一成员不得同时申请加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团队。

2.科技处进行资格初审,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由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根据需要邀请外部专家),经校长办公室审核同意后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公布通过审核的队伍名单,并签订队伍建设任务书。

动词 (verb的缩写)建筑任务

1.通过团队建设,在多个学科领域逐步形成一批研究方向明确、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团队,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论文、专利、获奖等。)具有代表性,能体现学校科研特色和方向,承担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培养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创新人才。

2.具体指标如下。

科学与工程团队:

(1)在3年建设期内,年均实际科研支出654.38+0万元(含)以上,其中,团队承担的项目须包括2项以上纵向项目或654.38+0项以上国家级项目(含)或项目负责人在纵向和横向的累计收入654.38+0万元以上或团队横向项目累计经费500万元以上;

(2)三年建设期内,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篇(含)以上,或被SCI、EI检索2篇(含)以上(1授权发明专利折合1篇);

人文社会科学(包括管理)团队:

(1)3年建设期内,年均实际到位资金5万元(含)以上,其中,团队承担的项目须包含2项以上纵向项目(含)或1项以上国家级项目(含),或项目负责人纵向和横向累计收入30万元以上或团队横向项目累计到位资金6543.8亿元以上;

(2)三年建设期内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篇(含)以上,或在SSCI、EI搜索发表1篇(含)以上,或在《管理世界与经济研究》杂志、或CSSCI/CSCD源期刊核心版发表1篇(含)

艺术团队:

(1)三年建设期内,年均实际到位资金65438+万元(含)以上,其中,团队承担的项目须包含2项以上纵向项目(含)或1项以上国家级项目(含),或项目负责人纵向和横向累计1万元以上或团队横向项目累计500万元以上;

②在三年建设期内,在全国性展览和比赛中获得论文1篇以上或人均发表论文1篇以上被SSCI、EI检索,或人均发表论文2篇以上在CSSCI/CSCD源期刊核心版(或扩展版)收录的刊物上发表。

六、管理和经费

1.组长由学校指定,签订聘用合同。团队成员由团队领导任命。团队成员在雇佣期内不得申请或加入新团队。团队负责人未能完成和履行合同职责的,可以向学校申请解除聘用合同,聘用期间不得申请加入新的团队。

2.年度工作完成后,团队应向科技部门提交团队建设年度进展报告,并接受学校组织的年度评估和检查。对于完成差的团队,要进行警告,限期整改。

3.合格团队成员平均年奖励654.38+0.2万。

七。其他人

1.只有围绕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并有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集体签名的科研成果,才能视为团队的成果。

2.省级以上展览、比赛的奖项,须经学校认可。项目(课题)、论文、专利、专著、获奖等成果应以大连工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3.以讲师及以下职称为团队成员的青年教师,可以不纳入考核指标,也不参与奖励积分。

用,由组长提出具体人员名单;入选团队成员在申请各级各类项目时将优先考虑。

4.最近五年指2006年10月1到2月1,2010,31;第一施工期指2011年1月1年至2013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