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毅的人物细节

深厚的学术造诣,精湛的医疗技术

1995年,已在普外科临床和研究领域崭露头角的苗毅前往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异国他乡漫长的岁月中,他克服了语言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教室-实验室-宿舍的单调生活,就连保安也知道实验楼上那盏每夜亮到最后的灯是“中国人苗医生的”。5年艰苦的努力,让他学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科研技术,获得比利时鲁汶大学(KU Leuven)博士学位(PhD),为国际上第一位获得射频肿瘤灭活领域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他发明的射频新型电极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难题,使用新型电极,肿瘤消融的范围可从原先的直径几公分扩大到十几公分,许多本已无法手术的肿瘤患者因此得到治疗机会。因此而荣获比利时皇家放射学会颁发的年度“杰出科学研究奖”,并获得美国专利一项。

苗毅从医30年,除了射频消融肿瘤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外,他还是国内知名的胰腺外科专家。苗毅擅长主持各种危重病人、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救治,每年亲自为300多名患者施行各类疑难手术,开展各类胰腺手术近千例,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500余例,胰体尾切除100余例。还施行胰岛细胞瘤等胰腺内分泌肿瘤切除术近100例,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低,达到了本专业的先进水平。他还成功地为一位88岁高龄的患者施行高难度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打破了“年龄是该手术禁忌证”的传统观点。他主持开展了多项微创新手术,例如腹腔镜下胰岛素瘤摘除、胰体尾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等,其技术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建立了普通外科的ICU,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了条件。较早在国内应用腹腔镜进行胰腺外科手术,成为在此方面屈指可数的研究中心之一。

执着忠诚的事业追求,廉洁无私的大医风范

清晨七点多,带领各级医师认真细致地查房;八点多为等候多时前来求医的外地病人看片子;九点钟拎着手术眼镜便上台了;手术台上一站就是连续七八个小时;下午三四点钟的一包泡面打发了当天的午饭;吃完饭再赶去为兄弟医院的病人会诊;做完手术回来已是夜幕降临,匆匆吃完晚饭,还要为了完成杂志社的约稿伏案到凌晨二三点钟……这就是苗毅忙碌却又最平常的一天。当别人都惊讶于他“超人”的充沛精力时,他只是爽朗地笑笑“我块头儿大,吃的消!”的确,他身高1.84米,身材魁梧的像运动员,却有一双修长、灵巧的手,无数台手术的磨练甚至让光滑轻巧的不锈钢手术钳在他手上磨出厚厚的老茧,苗毅坦言,自己太爱外科医生这个职业了,每当看到奄奄一息的病人因自己的手术而重新站起来,那种喜悦与欣慰是难以言表的。他说,如果不拿手术刀,他会少活10年。

“红包”、回扣向来是卫生行业的敏感问题,也是病人关心的热点,然而经过苗毅救治过的病人从不用为“红包”问题绞尽脑汁,因为病人们私下都悄悄流传着,凡是给他送红包的都会吃“闭门羹”!他时常教育科里年轻医师的一句话就是“无论穷富,病人的钱都是看病用的。患者来医院诊治,是出于对医院、对专家的一份信任,这份‘性命相托’的信任是决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科研实践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领路人

除在临床上有深厚造诣外,苗毅在科研上也硕果累累。他主持完成和承担了10多项国家、省及国际合作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先后获部、省、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余项。2006年,以苗毅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开展的“实体肿瘤射频原位灭活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及参编中文专著5部,英文专著1部,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杂志上作为第一作者和合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SCI引证指数累计超过511次。2002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中空冷却射频电极(专利号:ZL 01 2 38343.0);2003年获得美国专利(United States Patent)Cooled-wet electrode (专利号:US 6,514,251 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