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品菁的科研成就
科研项目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重点项目、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国家级项目。主持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环境保护部、上海市科委等企业委托的省部级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60余项。负责科研项目2012.01 ~ 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厌氧消化环境中纤维素体的功能调控2011 ~ 2015。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可燃固体废物热转化过程中重金属排放控制及重点污染物协同去除,2011.12 ~ 2015.12,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重大专项子项目,消化污泥梯度干化及稳定化产物土地利用技术研究2012.10 ~ 2065438 单/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和臭气污染控制方面的著作和标准已在《LGY环境科学与技术》、《水研究》、《生物资源技术》、《FEMS微生物生态学》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 ,并有140篇论文(均为通讯作者)被SCI收录。发表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160篇。编辑出版了1本“十一五”和“十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固体废物管理与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编辑出版学术专著2部(科学出版社、城市固体废物管理、城市污泥处理与利用)。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邀请,参与编写了3个系列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专题(固体废物污染及其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在:中国化学科学丛书:环境化学前沿与展望,科学出版社,2011;城市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技术原则。I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题报告集-中国科学院2011-202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原理与技术。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6 ~2010):建筑、环境与土木工程I,科学出版社,2006);编写科普类图书1册;参与其他3部专著。1行业标准主编(CJJ/T52-XX生活垃圾堆肥工程技术规范修订);参与编制1项国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修订)和4项行业标准。代表论文张华,姚启生,朱玉敏,范,何品静。固体废物重金属污染源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科学通报,2012,57(33):3132–3138。(英文版:张H,姚青松,朱)何品菁,陆凡,邵黎明,张华评论。有机物甲烷化代谢动力学的稳定同位素表征。化学进展,2009,21(2-3):540–549。(SCI)获奖及专利获奖情况:教育部2011技术。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稳定化联合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获教育部2008年科技进步二等奖1,城市生活垃圾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成套技术及示范获教育部2003年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机后加药脱水固化技术在城市河道淤泥清理中的应用。排名1 2011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建筑垃圾多途径资源化技术与应用1 2008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生活垃圾填埋场原位污染减排与资源化成套技术1 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开发、 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填埋成套技术及示范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 2012,污水强化生物除磷脱氮新技术及其应用,2006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太湖河网地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及其应用,2007年建设部华夏建设科技二等奖6。 生活垃圾焚烧厂灰渣特性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获第24届上海市优秀发明评选大赛第二名(2012),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稳定化联合处理技术获1 2008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第二名,松江区固体废物综合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排名1,中国获发明专利:市政工程泥浆泵后加药离心脱水法、恶臭气体去除法、含汞废干电池综合回收法、镍镉废电池综合回收法可净化渗滤水。加速生活垃圾稳定化的填埋处理工艺,结合强制和自然通风的垃圾高温堆肥方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复合厌氧消化方法,用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制作土木工程结构层的方法,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现场处理方法,长龄期填埋场渗滤液的植被处理方法,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原位环境修复方法。处理方法:用磷酸铵镁沉淀污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两步重金属稳定化方法,城市生活垃圾生物干化方法,污水处理厂污泥加工成农用肥料的方法,污水处理厂污泥分阶段消化的方法,双向通风和气动堆肥的方法,污泥降低废水中六价铬的方法,稳定化飞灰和含砷废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