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酰磺酰亚胺的发明方法

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糖是从甘蔗、甜菜等植物中提取的。植物界有一些物质比蔗糖甜。原产南美的甜叶菊比蔗糖甜200 ~ 300倍。非洲热带森林的西非竹抹刀果实的甜度比蔗糖甜3000倍;非洲还有一种粉防己的藤蔓,果实比蔗糖甜90000倍。

但是,这些物质比蔗糖甜几千倍,我们平时很少见到。我们平时用的比蔗糖甜的物质是糖精,比蔗糖甜500倍。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糖和糖精是完全不相干的。只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都是甜的。糖精是怎么被发现的?

1879年的一个下午,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实验室里,俄罗斯化学家法里德·伯杰(Farid Berger)正愉快地穿梭于瓶瓶罐罐之间。今天,他心情特别好。第一,他正在做的芳香磺酸类化合物的合成实验进展顺利,很快就有结果了。第二,今天是他的生日,他的妻子娜塔莎为他准备了晚餐,让他聚一聚。

暮色降临大地,实验室渐渐暗下来。法里德·伯杰全神贯注于煤气灯下烧瓶中沸腾的溶液,完全忘记了晚上的生日晚宴。终于,实验有了线索。他高兴地拿起桌上的铅笔,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实验结果。这时,墙上的挂钟“当当”响了起来。“哦,已经6点了。”直到那时他才想起吃饭的时间。他匆忙把一支铅笔放进口袋,穿上外套,跑回家。妻子和丈夫一起忙碌起来。丈夫摆好酒杯和餐具,妻子端来一盘盘菜肴。晚餐在愉快的气氛中开始。法里德·比格叉起一块牛排,塞进嘴里。突然,他停止了咀嚼,有点惊讶地问道:“娜塔莎,你今天的炸牛排里放糖了吗?”“没有,我从来没听说过牛排里加糖。不过,”妻子也奇怪地说,“今天的菜有问题。试试看。这沙拉也是甜的。”饭后,法里德·伯杰还在想着这道奇怪的甜牛排和甜沙拉。出于科学家的习惯,他想找出原因。检查完厨房用具后,他把怀疑的目光盯在餐具上。他舔了舔盘子的边缘,想了一会儿,又舔了舔手,然后马上拿出口袋里的铅笔,用舌头舔了舔。“问题是铅笔,铅笔!”法里德·比格狂吼道:“娜塔莎,你看,我用手摸过的所有餐具都是甜的,这种甜来自我写字用的铅笔。”可以肯定的是,铅笔上的甜味是在实验室里染上的。看来实验室里一定有一种奇怪的特别甜的物质,我要去一探究竟。”法里德·伯杰冲到实验室,点燃了煤气灯,仔细地逐一检查了实验用的器具。最后,他发现甜味来自一种叫做o-磺酰苯亚胺钠的化学物质。这个偶然的发现为法里德·伯格开启了一条新发明之路。从那以后,他集中全部精力研究从这种煤焦油中提取的物质。他从又黑又粘又臭的煤焦油中提取甲苯,用硫酸磺化、五氯化磷和氨水处理,再用高锰酸钾氧化,最后经过结晶脱水,得到一种特别甜的白色晶体。他称之为“糖精”,并测量出它比蔗糖甜500倍。

法里德·伯格立即宣布了他的发明,并在美国获得了专利。1886年,化学家移居德国,在那里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从煤焦油中提取糖精的工厂。糖精开始闯入人们的生活。

第二种说法:1879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实验室工作的艾拉·莱姆森和康斯坦丁·法赫伯格回家吃晚饭,正在吃饭,突然停了下来。赫伯格饭前忘了洗手。大多数化学家都会在这种情况下死去,但是Herberger意外地发现了人工甜味剂——糖精。关于这个发现,他们两人一起发表了一篇论文,但是糖精的专利上只有赫伯格的名字,他还偷偷申请了糖精的专利。后来,莱姆森说:“法·赫伯格是个无赖。我的名字和他的名字在一起,真恶心。”

过量食用糖精会导致中毒。

服用糖精(5g以上)后,2小时左右可出现恶心、清水呕吐、脐周持续疼痛、阵发性绞痛、腹胀、头晕、口渴、少尿、血压下降等症状。尿检可见红细胞、肌肉抽搐和疼痛、轻度抽搐、谵妄和幻听。重度中毒患者可导致死亡或遗留严重神经炎(多为一次性过量食用和反复食用所致)。治疗上没有特效药,主要是对症治疗,立即洗胃,解痉,止痛,补充维生素B和C,补充葡萄糖盐溶液,加速排泄等等。

鸡蛋和糖精一起吃会中毒。

加热的鸡蛋中的氨基酸和邻苯二甲酰磺酰亚胺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叫做糖基赖氨酸的化合物,破坏鸡蛋中的氨基酸组成。产生的化合物有毒,过量会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