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钢结构行业新闻?
新闻回放:
2065438+2007年9月5日《国务院中央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装饰装修部位质量和安全性能。
上榜理由: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构件现场拼装而成的建筑。钢结构建筑作为三种装配式建筑之一,在工厂制造,现场用螺栓安装,能有效提高建筑质量。
2.住建部要求,到2020年,全国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广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广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广地区达到10%以上。
新闻回放:
2017年3月23日,住建部发布“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计划、《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确定到2020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广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广地区达到60%。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上榜理由:
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数据显示,2017年至10年,全国已实施新增装配式建筑工程约127万平方米。
3.《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同日发布。
新闻回放:
6月17,10住建部发布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三项国家标准,并于6月17日开始实施。
上榜理由: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的发布,有效发挥了技术指导和标准化作用,促进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4.北京市住建委将“中国钢结构金奖”列为全国良好行为信息奖的加分项目。
新闻回放:
2017165438+10月24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北京市施工总承包企业市场行为信用评价标准》(2017版)、《北京市施工总承包企业注册建造师市场行为信用评价标准》(2017版)。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的信息中,钢结构中国金奖的得分仅比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和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少1。
上榜理由:
钢结构建筑以其优良的抗震性能、施工周期短、可工业化生产和钢材回收利用等优点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为普及钢结构技术,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制定了1997“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评选办法,2001“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评选正式启动。2003年,第一批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后更名为中国钢结构金奖)刊登在《中国建筑报》上。截至目前,获得中国钢结构金奖的项目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涉及房建、交通、电力、民航、冶金等近20个行业,代表了我国钢结构施工质量的最高水平。
5.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通过专家评审。
新闻回放:
2017年2月22日,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和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编的行业标准《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送审稿)通过专家评审。
上榜理由:
钢结构建筑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延性好、技术精密、标准化程度高、抗震性能好、材料可回收利用等优点。长期以来,钢结构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机场航站楼、高铁站房等大型公共建筑中。当前,建筑从业者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责任和义务为人们提供最安全、综合性价比高的住房,从而减少灾害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送审稿)通过审查,老百姓住上“抗震房”的日子指日可待。
6.由中建钢结构投资运营的中国建筑钢结构博物馆开馆。
新闻回放:
2017 5月18日,由中建钢结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中国建筑钢结构博物馆开馆。该馆位于深圳,其常设展览分为走近钢结构、钢结构历史、钢结构科技、体验钢结构、钢结构未来五个部分,全面展示了中国乃至世界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水平。截止2017 12 31,钢结构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000人次。
上榜理由:
钢结构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建筑钢结构和桥梁钢结构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以历史与技术并重为原则,以实物、模型、图片、文字、多媒体为展示手段,集收藏、展览、研究、教育、交流于一体,集科普、学术、趣味、参与于一体,旨在让观众了解世界钢结构的发展历程,探索中国钢结构的崛起之路,并感受其中。
7.钟健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新材料智能制造建设项目于2017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为新型智能制造模式的应用。
新闻回放:
在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度智能制造集成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建议项目名单中,中建钢结构有限公司申报的装配式建筑新材料智能制造建设项目成功入选。
上榜理由:
中建钢构装配式建筑新材料智能制造建设项目按照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工业PON网络、智能生产管理系统、CPS平台、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开发定制高端数控机床及工业机器人设备、智能物流仓储设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设备等先进智能制造装备。逐步建成集R&D、新型装配式建筑结构材料设计、生产、组装为一体的国内原创、世界领先的智能工厂,带动钢结构产业链上下游(钢材库存消化、绿色建筑发展、海外市场拓展)的发展和工厂智能化模式的变革,引领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8.万军绿健科技有限公司将为供需双方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新闻回放:
2065 438+07165438 10月,杭萧股份控股的万军绿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军绿健)成立。2017 12,万军绿健与德国品牌ADL-MOORE (Andron)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万军绿建将为需求聚合能力强的国内外知名建材品牌拓展业务渠道,为供需双方提供一站式建材解决方案。
上榜理由:
杭萧股份作为装配式钢结构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深耕主营行业的同时,依托多年绿色建筑行业的前瞻性布局,培育了以绿色建筑产业链材料为产品的垂直B2B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万军绿建将依托自身强大的专业能力和系统化的整合服务能力,借助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手段,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服务于绿色建筑产业生态圈中的内饰产品、建材、地产、建筑、装饰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为绿色建筑产业生态圈中的部品、建材、地产、建筑、装饰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9.浙江绿色建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全系统、集成化、装配式的“绿色建筑PSC集成房屋系统”。
新闻回放:
2017 10 12、精工钢结构集团旗下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绿色建筑PSC集成住宅系统”新品发布会。“绿色建筑PSC集成房屋系统”结合了预制钢结构和预制混凝土的技术优势,形成“三全(全系统、全集成、全装配)”集成房屋产品,可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建造,整体组装率达70% ~ 95%,提高了传统钢结构建筑的舒适性、防火性和隔音性。
上榜理由:
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认定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绿色建筑PSC集成房屋系统”以其标准化设计、高预制率和组装率,实现了装配式建筑的“三无(无模板、无支撑、无脚手架)”施工,可减少70%的施工人员、50%的工期、90%的现场湿作业、90%的现场噪音和粉尘,有效促进建筑行业升级。围绕“PSC”独家技术,绿竹集成技术已获得152项专利。
10.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沈祖炎教授逝世。
新闻回放:
2017 10 11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沈祖炎教授在上海逝世,享年82岁。
上榜理由:
1955年8月,沈祖炎从建筑工程系毕业后留在同济大学任教,开始了他62年的教学科研生涯。沈祖炎不断研究教学方法,积极投身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教材奖9项。2006年,沈祖炎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名师奖。
沈祖炎长期从事钢结构领域的科研工作,在高层建筑钢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国家大剧院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针对我国建筑钢结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沈祖炎呼吁必须恢复钢结构的原有属性,并就如何让钢结构“轻、快、好、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