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雷文化的句子

1,“哈雷戴维森”摩托车之所以能存活百年,是因为它植根于牛仔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基础,就是自由自在、驰骋自如、心胸宽广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从第一辆车制造开始,哈雷就致力于打造一种凝聚年轻一代自由与奋斗梦想的摩托车文化。这种文化,延伸到今天的社会,逐渐注入了“时尚”的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2.骑行是哈雷戴维森独有的文化。哈雷车主有着自由随性的生活方式,追求精神文化自由,对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诠释,哈雷精神就是永远探索未征服的领地。历经百年沧桑,哈雷凝聚了激情、自由、狂热等诸多性格,成为一种精神符号。

3.哈雷戴维森,一个摩托车品牌,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进程:文化的繁衍,世界大战的洗礼,技术的突破,种族的主宰,大萧条...100多年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一种传承。正是这种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向往。

4.在哈雷爱好者心中,哈雷不是摩托车,而是完美融合机器与人性的金属之星,成为他们的精神图腾。在哈雷的世界里,他们崇尚个性,追求自由,注重集体,进一步延伸了“爱”的范畴。

5、

“哈雷文化”是特殊时期特殊人群创造的美国文化。这种文化无法推广到没有类似文化土壤的其他国家。

6.美籍飞行员奠定了摩托车文化的所有基础。除了震耳欲聋的马达声,哈雷骑士最重要的装备是一件黑色皮夹克,这是飞行员的专利。影响之深,从战后蓬勃发展的摩托车俱乐部也可见一斑。典型的例子就是“地狱天使”。

7.在65438到0969年的电影《逍遥骑士》中,留着长发、胡须和鬓角的主人公彼得穿着花衬衫和黑色皮夹克,和他的朋友们开着一辆久负盛名的哈雷摩托车穿越美国。

哈雷出来的时候,比彼得本人还隆重——镀铬车身是银色的,很有视觉冲击力。仔细一看,这辆车被改装得和彼得本人一样细长。在整部影片中,彼得拉着一张又长又冷又麻木的脸,驾驶哈雷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扔掉他的手表——标志着与所有社会习俗的决裂。

因为这个镜头,“自由”从此成为哈雷文化的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