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雷军,从一无所有到人生赢家,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第一,清华的分数去了武大。
1969,雷军出生在湖北仙桃的一个教师家庭。在他的中学时代,学习氛围相当浓厚。“我们在仙桃中学也挺好的。六个班考了65,438+07清华,北大。我高二的同桌去了北大,高三的同桌去了清华。”一直在前几名的雷军,以上清华北大的成绩去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雷军,18岁,进入武汉大学。为了不落后于别人,他放弃了午睡的习惯,把时间分成半小时,每半小时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武大发生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对于雷军来说,他在大学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名为《硅谷之火》的书,一本关于乔布斯等人在硅谷发起技术革命的书。至今,说到这本书,雷军似乎依然热血沸腾,他甚至能迅速把那本薄薄的、毫不起眼的书放到记者面前。
20岁时,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别人4年才能完成的课程,并获得了学校几乎所有的奖学金。22岁就合著了《DOS编程深度》和《Windows编程深度》,成为程序员争相阅读的红宝书,可谓少年成名。雷军记得很清楚,他的大学班有一百多人。他的入学成绩是第24名,毕业时是第6名。
第二,在一线争名夺利。
雷军1992加入金山公司,6年后出任CEO。他在大学里继续努力。原金山高级副总裁王峰回忆,雷军下班后经常找他在办公室聊工作,聊到半夜。从65438年到2005年,对于雷军来说,这种劳动生活方式真的太正常了。
在软件行业,金山被称为运营和行政组织能力很强的公司,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金山陷入了“前微软,后盗版”的陷阱。以金山为代表的中国软件公司,把民族软件的大旗扛死了。雷军的教育让他相信不怕苦不怕累,人定胜天。
雷军一直活在他那一代人的命运里,他一直接受这样一套规范:从好学生到好员工,从好员工到好领导。他从来没有对这个计划和系统产生过任何怀疑。在他的带领下,金山软件、金山游戏、金山电商等公司在细分领域名列前茅。但是,金山软件还是成不了一流公司,连IPO都要奋斗几年。
有个笑话。此前,关于金山进攻游戏场时期,雷军在一次拓展训练中发表讲话,说自己不容易,大家都不容易,胆子太小,活不下去。说到动情处,他泪流满面。当时20多个副总裁和部门经理挤了上来,围住了雷军,大家痛哭流涕。
第三,努力争取在15把金山推向市场。
65438年6月+10月65438年+2007年6月,金山在港交所上市时,雷军发现自己投资了15年的公司市值只有62610万港元。这个数字远不及同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市值654.38+0.5亿美元),更不用说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市值39.58亿美元)。即使与盛大网络、第九城市、巨人游戏等游戏行业同行相比,金山也远远落后。
5438年6月+2007年2月,发布会上,雷军深深鞠躬纪念自己在任的最后一天。在中层沟通会上,他连续鞠躬三次,才得以平复员工复杂激动的情绪。雷军说:“我终于把债还清了。”
他离职了,思考了半年,反复向媒体提到“五点反思”:人欲自然,顺势而为,锻造良好关系,少即是多,颠覆创新。他自言自语道:“金山就像盐碱地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然而,如何重建破碎的信仰?找到通风口就行了?
第四,成功的天使投资人
离开金山的雷军变身天使投资人,开始以更大的视角观察和思考互联网。雷军是第一个加入移动互联网的人。2008年,他在个人博客中写道:移动互联网是下一波创业的大好机会。同时,雷军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领域连续投出了一批知名案例?绮优。com、Lacarra、UCWeb、凡客诚品、YY、乐淘、多玩、多看等其中凡客诚品风靡一时,YY已在美国上市,目前市值超过40亿美元。
2004年,由金山和联想共同投资的Joyo.com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估计雷军个人获利过亿。
做投资让雷军对互联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也获得了极其丰厚的回报。但他投资的公司几乎都不是雷军自己的企业。此时中国互联网圈流传着一种说法:第一阵营是一张桌子,其中T是腾讯,A是阿里,B是百度,L是雷军,E是周。马、马云、和周分别凭借即时通讯、电子商务、搜索和安全的普遍入口,建立了赢者通吃的帝国诸侯王国。
在内心深处,雷军还是想做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用一个庞大甚至伟大的公司来确立自己在江湖中的地位。凡客诚品CEO陈年表示,雷军向上的力量或欲望是不可预测的。雷军自己说要做一个几十亿美元的公司。
五、站长移动互联网创业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曾这样描述小米的入市格局:这是三国杀。一个是苹果,当你骑上它的时候,它是灰尘。一种是Andriod手机,包括摩托罗拉、三星和HTC。另一个是诺基亚和微软的联盟。这场战争因为苹果的专利诉讼和谷歌收购摩托而白热化。五年前,当诺基亚统治世界的时候,雷军肯定不敢进来。现在把雷军描述成东汉末年的刘备,很有机会。
于是,小米应运而生。
2009年6月5438+10月,雷军向与其保持密切联系的林斌发出了合伙创业的邀请。林斌,原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总裁、工程总监兼全球技术总监,负责谷歌中国移动搜索和服务的团队建设和工程研发。
雷军是在Google和UCweb的一次合作中认识他的。出于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同样的热爱和痴迷,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2008年底的一天,当林斌正打算创业时,雷军抛出了一个大计划。为什么不做些更刺激的事情呢?例如,开发一款性能良好的智能手机。
黄江吉在30岁时成为微软工程学院的工程总监。他们的熟悉源于对Kindle的痴迷。刚认识的时候,他们聊了四个半小时。分手时,黄告诉雷,如果想做手机,他也算一个。......
人们慢慢聚集起来。小米创始团队成员还包括早期金山的设计总监,以及后来执掌金山在线和金山软件的黎万强;曾参与Google 3D街景的高级产品经理洪峰;周光平,原摩托罗拉北京R&D中心高级总监;还有前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
该公司成立于四月。用雷军自己的话来说,做手机的体验,8天8夜是做不完的。
雷军保持着早年的风格,几乎成了小米科技每天最新的人。有一次,雷军在外面演讲完回到办公室。吃饭前,桌上有一份米饭和一碗粥。他端起碗,几乎一秒钟就把粥喝完了。
他不止一次说过,“我赚钱的欲望没有我做出点成功的东西的欲望高,不然我也不会写出16的代码。我已经40多岁了,我需要的一切都有了。”
对于雷军来说,小米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这是我这辈子最后一件事,完了就完了!”
从零到市值超3000亿的IPO六八年。
上市前夕,雷军发表了一篇动情的演讲:八年前,几乎没有人相信我们能做好小米。但值得庆幸的是,公司里有13人是喝了小米粥后创业的。
八年后,我开始喝小米粥的时候?革命?雷军也迎来了人生的巅峰。
在中国,一家公司从零成长到市值超过500亿港元,仅用了8年时间。在这个层面上,雷军是相当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