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填写损益表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分行业会计制度》的一般工商企业居民纳税人。
二、报告的依据和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税收政策,以及《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填写“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按税收规定确认的“视同销售收入”。
三。填写相关项目的说明
1.1行“销售(营业)收入总额”:纳税人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认的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按照税收法规确认的视同销售收入。
以本行数据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的计算基础。
2.第二行“营业收入总额”:纳税人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该行金额填入主表1行。
3.第3行“主营业务收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按照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分别填报。
(1)第4行“商品销售”:填报企业从事工业制造、商品流通、农业生产和其他商品销售取得的主营业务收入。
(2)第5行“提供劳务”:申报纳税人从事提供旅游餐饮服务、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对外经济合作等服务的主营业务收入。
(3)第6行“资产使用权转让”:填写转让无形资产(如商标权、专利权、专有技术权、著作权、特许权等)使用权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以及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核算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以租赁业务为基本业务的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
(4)第7行“建造合同”:填写纳税人建造房屋、道路、桥梁、堤坝等建筑物以及船舶、飞机、大型机械设备取得的主营业务收入。
4.第8行: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分别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的其他业务收入。
(1)第9行“材料销售收入”:纳税人销售材料、边角料、废料等取得的收入。
(2)10行“代购代销商品手续费收入”:填报纳税人从事代购代销商品取得的手续费收入。
(3)11行“包装租金收入”:填写纳税人出租或出借包装取得的租金和逾期包装没收的保证金。
(4)12行“其他”:以上未列的其他业务收入,由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计算。
5.第13行:填写纳税人不认为是销售核算,但根据税收规定视为销售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
(1)第14行“非货币性交易视同销售收入”:纳税人申报非货币性交易,在会计核算中未确认或未完全确认损益的,应视同销售按税收规定确认应纳税所得额。
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确认非货币性交易损益的纳税人,应当直接申报非货币性交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已确认的非货币性交易收入之间的差额。
(2)第15行“货物、财产和劳务视同销售收入”:纳税人申报货物、财产和劳务用于捐赠、偿还债务、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利润分配的,应按照税收规定确认为销售收入。
(3)16行“其他视同销售收入”:填写除上述项目外,根据税收法规认定为其他视同销售的应纳税所得额。
6.17行“营业外收入”:填报纳税人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收入额。该行数据填入主表11行。
(1)第18行“固定资产盘盈”:填写纳税人的固定资产盘盈。
(2)19行“处置固定资产净收入”:填报纳税人处置固定资产取得的净收入。
(3)第20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收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确认为损益的非货币性交易金额。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纳税人具有商业实质,交换的资产是固定资产?⑽女巫?你越靠在糖果上,你越希望自己是灰色的。你想要什么?石河岛的突然胸襟是什么?为普普的穷人祈祷有什么错?为什么不说说呢?/P & gt;
(4)21行“出售无形资产收入”:应填报纳税人处置无形资产取得的净收入额。
(5)第22行“罚款收入”:填报纳税人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取得的罚款收入。
(6)第23行“债务重组收益”:填报纳税人债务重组行为确认的债务重组收益。
(7)第24行“政府补助收入”:填写纳税人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者非货币性资产的金额,包括补助收入。
(8)第25行“捐赠收入”:纳税人接受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捐赠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确认的收入。
(9)第26行“其他”: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核算的,未列入上述项目的其他营业外收入。
四。表内和表间关系
(一)表格之间的关系
1.本表中1 = 2+13行。
2.本表第2行=第3+8行。
3.本表中第3行=第4+5+6+7行。
4.本表中第8行=第9行+10+11+12。
5.本表中13行= 14+15+16行。
6.第17行=本表中第18至26行的总和。
(二)表间关系
1.第1行=附表8第4行
2.主表中第2行=第1行。
3.13行=附表3第3栏第2行
4.主表中17行= 11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