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在中国北方经常可以看到冰灯。你知道冰灯是怎么发明的吗?
一、古人是如何发明冰灯的?根据传说,古代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农民或渔民在晚上使用冰制成的灯笼作为照明工具。当时冰灯的制作工艺非常简单。只需将水放入木桶中冻成冰块,凿出一个镂空,放上油灯或蜡烛,一个冰灯就完成了。后来,一些穷人,不甘寂寞,又买不起灯笼,就在春节或元宵节时,在门前放上冰灯。
另一个民间传说讲的是,古时候松花江边的一个村子里,正月的时候会在门前点灯笼辟邪,但是灯笼的纸盖不结实,风大的时候会被里面的灯烧着。于是有人想到了一个新招,用冰做灯罩,避免灯被风吹灭。
?
第二,那些关于冰灯的东西需要寒冷的气候,但是古代的冰灯在北方并没有专利。
《武林旧事》描写了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风貌。“武林”是古杭州的别称。据书上说,当时皇宫里有赏雪的一幕。在宫中,雪雕做成雪灯笼、雪山,或雕刻成花的形状,然后用金盆送到明远楼上供国王享用。可见,类似北方冰灯的“雪灯”出现在宋代南方地区。
?
到了明代,也出现了所谓的“盆景冰灯”。这种冰灯是用枯树的根做底座,在上面铸上树枝状的冰棍,就像一棵用玉石雕刻的树。在清朝,冰灯还可以当招牌用。有的店家把冰做成瓶子或者三脚架之类的东西,把燃着的灯笼放进去,高高地挂在店前,很神奇。
清朝道光年间,黑龙江官员西青撰写的《黑龙江外笔记》中就有关于冰灯的描述。元宵节的时候,冰灯会和其他灯笼一起摆出来给人们观赏。有的冰灯高达五六尺,远远望去,宛如水晶人。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坐车来看花灯,车轮声一夜不停,可见看冰灯已经成为黑龙江人冬季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