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黄铜中提取锌

中国对锌的使用始于黄铜的提炼。黄铜是铜锌合金。中国汉代就有这样的法律——禁止使用“假黄金”。据考证,这种“假黄金”是黄铜。在中国南北朝(公元4世纪)的一些著作中,有“??“石头”这个词据考证,黄铜叫什么??石头”。在唐朝的一些文献中,有记载说“炉甘石”(碳酸锌)是用来提炼黄铜的。”《唐书·食货记》说:“唐玄宗年间(712-755),天下有炉九十九炉,每炉铸丝三千三百匹,黄铜二万一千二百斤。明代宋所著《天工》一书更详细地记载了炼铜的方法:“每炼六公斤铜,放入四公斤日铅,先后熔于罐中,冷凝后取出,即制得黄铜。这里的“紫铜”指的是铜,“日铅”指的是锌。

中国的黄铜精炼始于汉初,那么锌精炼始于何时?据考证,最迟应在明代。《明朝天工开物》中的“五金”一章非常详细地讲述了如何用炉甘石提炼“日铅”,也就是用碳酸锌提炼金属锌。炼锌比炼铁和炼铜容易,因为锌的熔点只有419℃,沸点只有907℃,而且锌容易被还原。如果将锌矿和焦炭放在一起加热到1000℃以上,金属锌会被焦炭从矿石中还原出来,像开水一样沸腾,变成锌蒸气。通过冷凝这种蒸汽,可以获得非常纯净和漂亮的金属锌晶体。过去国际上认为英国是第一个提炼金属锌的国家,因为英国在1739发表了蒸馏金属锌的专利文献。其实通过中国化学史家的考证,证明这种方法是1730左右英国人从中国学来的。据考证,在16、7世纪,纯度高达98%的锌金属被以东印度公司为代表的西方殖民者从中国大量运往欧洲,后来连中国炼锌的方法也被他们传到了欧洲。直到现在,欧洲仍有人把锌称为“荷兰锡”。这是因为东印度公司是由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等国建立的,锌看起来像锡,所以锌被称为“荷兰锡”是不言而喻的。其实这种“荷兰锡”的真名应该是“中国锌”。

锌是银白色的金属。挑水用的小铁桶,往往是铁皮做的,它的表面有冰状的晶体,那是锌的晶体。锡片上镀锌,主要是为了防止绣铁。然而奇怪的是,锌比铁更容易生锈:一块纯金属锌,放在空气中,很快就会变成蓝灰色生锈。这是因为锌与氧结合形成氧化锌。但是这层氧化锌很致密,可以把锌的表面覆盖的很紧,保护里面的锌不生锈。这样锌就很难被腐蚀。正因为如此,人们在铁皮表面镀了一层锌,防止铁生锈。每年,世界上生产的锌有40%用于制造锡板、管、桶等。

锡比马口铁更耐用:马口铁坏了很快就会烂掉;但是,即使破了一大块锡,也不容易被腐蚀。这是因为锌的化学性质比铁更活泼。当外界的空气和水“侵袭”锡板时,锌首先与氧结合,保护铁的安全。但是,马口铁比马口铁贵。

金属锌不仅用于制作锡片,还用于制作干电池的外壳。而干电池外壳中的锌是比较纯净的。此外,锌和铜也被制成铜锌合金黄铜。

最重要的锌化合物是氧化锌,俗称“锌白”,是一种著名的白色颜料,用于制作白漆。氧化锌在常温下是白色的,但加热后会变黄,冷却后又变白。现在,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制作“变色温度计”——用它的颜色变化来测量温度。

具体方法:1,50%:50%盐酸+双氧水溶液。

然后在酸性条件下用铁代替。

2、用锌做负极,电解法可以在负极处得到。